在台北上班的日子也在花莲和台北市碰上一些有意思的人物,全都拒绝上镜作宣传,烧菜风格别树一帜,两位帅哥厨艺自由奔放,风格风味挥洒自如,食客味蕾都被宠坏了。

疫情期间,香港不少稍有名气的餐饮场所,订座竟然轮候长达数个月之久,曾经有幸受邀出席几次晚宴,印象大部分是名过于实,且消费不低。全球目前疫情变化不定,恐怕还有一段日子不方便出门,于是下定决心,四出港九新界寻找隐世食堂。皇天不负有心人,几个月来稍有斩获,发现不少古早客家广州家常菜食店,隐藏在横街窄巷,而且谢绝曝光广传,厨师选择享受无杂念的烧菜日子,只招待有缘知心人,我也只好配合成为孤独食客,一反过往好东西公诸同好的无私习惯,只身默默品尝隐世美味。

当年报业控股优频道与中国合拍电视剧的几年时光,外景途中有缘碰上一家又一家隐世厨艺高手的食堂,善用尽用当地食材,不时不吃,原汁原味,并且价廉物美,不张扬不哗众取宠,默默烧菜与知音食客分享最细致的味道,至今仍然忘不了那些美好的味觉回忆。

相信在江湖食堂节目一旦曝光,食堂客人必然滚滚而来,不少店主一时之间无法应付过来,原有菜式水准起了走样式变化,这样的例子在香港和新加坡的市场,尢为显著。运气好一些的店,因为不同媒介平台广传,受到上市公司青睐,重金收购,从此为了满足金主的投资回报,将货就价,失去开店分享美食的初心,草根食堂渐渐远离大众,摇身变成高不可攀的食府。

移民新加坡数十年,曾经有缘遇上一些隐世埋名的高人,现已金盆洗手,不见踪影。宏茂桥北京爷爷的饺子;锡安路沉默寡言酷大哥的潮州面条;鱼饭排骨茶两位只以眼神交谈的店主,都是不要在平台曝光的厨艺高人。

电视节目《江湖菜馆》乃市井美食纪录片,每道菜式每位厨师、每个地方都有故事分享,一直以来深受观众支持,中国地大物博,食材奇才遍布大地每一角落,这类草根式的饮食文化节目,素材深广,美不胜收。近年因为疫情困局,闲来筹划最向往品尝的江湖美食名单,并且约定三数好友,一旦通关,马上成行,遍游大江南北,了解各地民风和快要失传的隐世厨艺,再三开拓自身井底蛙般的视野。

疫情之前因公四出奔走,机缘巧合,总会抽空寻觅从未曝光,也不愿意借媒体推荐的隐世食堂。一旦遇上后,必然珍而重之,只与低调简活不张扬不面簿的老友交换情报,免得日后重临光顾时,老店已经变了奏走了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