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如此,疫情暴发后,去到哪儿都得用手机进行SafeEntry登记,也使我更加担心手机一旦没电,就什么都做不了。因此,我有时候即便快迟到了,还是得乖乖守在充电器旁,确保手机电量充到七八成才敢出门。
那天光顾一家位于跑马埔路的咖啡厅,付款时店家告知只接受现金或PayNow。我久违地翻开钱包的钞票格,才发现身上只剩下10多块钱,只好掏出手机登录网银付款。
随着手机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不可或缺,对于充电站的需求也将增加。但充电站的数量和便利程度都有待大幅提升,否则可能成为我国迈向无现金社会的一个障碍。我想,在相关设施跟上之前,我的“手机没电恐惧症”暂时无解,只能继续确保自己在出门前,不仅钱要带够,手机的电也要充足。
当然,一个解决方法是随身携带充电宝,但它毕竟有一定重量,并且同样得经常充电。在中国,由于无现金支付已是常态,一些店家会提供共享充电宝,收费标准不一。尽管这为消费者提供便利,但近期也有报道指共享充电宝不仅收费越来越贵,还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如手机内的隐私数据被不法之徒盗取等。
我国则选择在中央区的许多地铁站和购物中心提供免费手机充电站。这虽然也挺方便,但用过的朋友反映,充电站不知是否欠缺维护,充电速度特别慢,而且因为是开放式设计,得寸步不离地站在充电站旁,避免手机被偷。
除了钱包里的现金越来越没有用武之地,钱包里的卡片如今也几乎不需要带出门。许多智能手机都有电子钱包,可储存信用卡和借记卡信息,在商店消费或乘坐公交时,只需将手机靠近读卡器就能付款。
‘手机没电恐惧症’
为解决这个问题,有些购物中心贴心提供可上锁的充电格。有一次,朋友的手机没电,就正巧碰上这样的充电格。就在我们庆幸时,却想起要去餐馆吃饭得出示疫苗接种证明,而疫苗接种证明偏偏也在手机里。因此,就有了朋友前一分钟才把手机锁进充电格,后一分钟又得取出来的搞笑画面。好在,餐馆职员后来表示可以帮忙充电。
我也发现,近年来,自己患上了一种病,病名叫作“手机没电恐惧症”。毕竟,出门在外,一机在手,便利无穷,能够回复短信、回复电邮、拍照、拍视频、查询公交路线、查询公交到站时间、阅读新闻、阅读电子书、听音乐、付款、使用电子会员卡获取积分,以及领取电影票等。
充电站便利程度待提升
Singpass应用今年也增添数码身份证的功能。从这个月起,所有政府机构允许公众使用数码身份证来验证身份,包括到建屋发展局中心领取新居钥匙、在综合诊疗所看病以及到国家图书馆借书等。这意味着,人们无须随身携带身份证出门。
说实话,冠病疫情暴发的近两年来,我已经越来越少以现金付款了。以前每天到报馆上班,会在附近的咖啡店解决午餐和晚餐,因此会确保钱包里至少有50元。但居家办公后,不仅堂食的机会减少,即使偶尔到咖啡店或熟食中心用餐,也发现有越来越多摊位已采用无现金支付。我如今一个月只需要提款一次,常常会忘记钱包里还剩下多少钱。
那天在和妹妹分享这个消息时,她开玩笑地说,以后确实不用带钱包出门,要带的是多一台手机。毕竟,如果所有事都得通过手机完成,如果手机没电或死机就糟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