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这热线电话,记者们对它的感情是十分复杂的。

首先,我们对它肯定是十分喜欢的,喜欢它总是“滚烫热辣”,电话不停才能让新闻源源不断,也让我们能更快掌握消息。毕竟对于记者而言,早到现场半小时,采到的信息,准确度、还原度都会更高。

许多忠实读者应该都知道,生活中若看见意外现场,或是遇到有趣的或令人愤慨的事件,只要你觉得值得报道,可以随时拨打晚报热线通报。记者进行记录之后,会跟进采访,最终将新闻呈现在报纸上。

意外组有一支手机,是《联合晚报》的热线电话,这是许多好新闻来到记者手中的重要渠道。

喜欢它总是“滚烫热辣”

几天前一名读者打来通报消息时,也颇为惋惜地说,他知道晚报即将停刊,虽然心中不舍,但也知无法挽回。因此他只想“略尽绵力”,在这最后的时光里为我们多提供一些消息。

除此之外,我们对热线还有几分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为了能覆盖全天24小时,新闻中心意外组的同事每天会轮班。总有一个人会把热线的手机带在身边,吃饭、睡觉都不离手。

其实我特别想告诉他,他的“略尽绵力”,其实正是新闻人努力产出的原动力。我也相信,只要我们与读者之间的这份情感联系还在,无论以怎样的形式继续前行,我们终能江湖再见。

今年(2021年)《早现场》开播之后,我更是经常“夹带私货”,给这条新闻热线打广告。有些观众或许没听清楚,还问我为什么对着几千人公布自己的手机号码,当时我颇为哭笑不得。

热线响起,一方面意味着我们离新闻更近,离真相更近,另一方面也意味着电话那头的读者对我们有着信任,以及想沟通和倾诉的欲望。这条热线是记者和读者之间的联系,也是报纸与社区、民众之间的桥梁。

这也体现在我们平日里对热线的经营。为了让更多人能通过热线找到我们,除了在报纸上刊登广告,记者们一般出去采访,只要有机会都会好好为热线做宣传,到处留下晚报热线号码。

我自己就曾经有无数次半夜被吵醒的经历。若真发生了意外,清梦被扰的我们反而会感谢读者,然后火速前往现场。但是往往半夜打来的都是一些稀奇古怪的电话,打错电话的、半夜想聊天的、询问明早的报纸几点送来……

报纸与社区民众之间的桥梁

除了“夜半铃声”,有些读者也会隔三差五打来找我们闲聊。这些闲话家常,有的确实能发展成新闻,有的也只停留在电话里。一次和同事吃饭,热线突然响了。待我再抬头时,同事的饭都吃完了,我也只好笑笑说声抱歉。

(作者为华文媒体集团新闻中心记者)

当意外记者已有两年左右了,很庆幸自己每次接听热线的时候,依旧保持着期待和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