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你真的不知道那是谁或那是什么事件,不喜欢或不习惯所见所闻,可以置之不理,无谓浪费自己的精力和宝贵的时间,除非是与自己切身相关的事情,要不然根本不必动情,更不必动气。经常将“是谁来的”挂在嘴边,只会显示了自己的无知和幼稚,不懂是谁不会去做点功课?为何须要与一个你自认不懂是谁的人过不去,让人觉得你是没有见识的井底蛙?
有些人从来不在社交媒体上留言,更甭说发表言论,即便是朋友生日也不会在公开的平台上祝贺,而是选择在私底下发个简讯。因为很多时候言者无意听者有心,在公开平台上的一个没有意图的点赞,很容易会引起有心人的各种遐思联想,随便乱传一下随时引发误会。公众人物更得步步为营小心翼翼,总有奇怪的人会让原本单纯的一个动作,变成千夫所指的罪孽。
社交媒体年代,与观众接触交流的形式已与从前大不同,谁都能随时在自己的社交媒体账号上发表任何感想和言论,或公开生活上的任何芝麻绿豆小事,就为了与特定的对象或追随者接轨。很多公众人物,尤其是身在演艺圈的演艺工作者,都得花很大的功夫以各种方式来建立自己的观众群,从TikTok到YouTube,从Instagram Stories到面簿直播,那是他们在社交媒体年代引以为生的平台和工具。
对了,不必为这篇文字发出“这个作者是谁来的”的问号,那是没有意义的,更没有必要。
在人人对资讯饥渴的今天,公众人物的社媒账号内容经常被其他媒体转发,“不小心”刺激到一些心理不平衡者,就常常引发“是谁来的?”的反面留言。作为一个问题,“是谁来的?”并无不妥,当我们对一些事情或人物不清楚不熟悉,很自然而然会发出这样的问题。但一个人说话的口气,甚至是在社交媒体上贴文的语气,是感受得到的。当一个人将“是谁来的?”转变成对抗假想敌的武器,用来打击严格来说和你没直接关系的公众人物,就有点莫名其妙。
透过“是谁来的?”的嘲讽,得来同类的的几个点赞也许能让你瞬间得意,但不会为自己增值,反而突显了你的无知和无聊,因为那是自身缺乏自信的表现,当中得到的所谓满足感,虚无缥缈丝毫不实在。而且,就像无端闹事的泼妇,还会让人对你的印象大打折扣,甚至生厌。
身边有少数朋友从来不上社交媒体,也没有任何个人账号。以前总觉得他们这样会与时代脱节,但现在认为那实在是明智之举。唯有不在其中,才能真正置身事外,远离红尘,为自己而活。
“是谁来的?”,是在社交媒体上经常看到的留言。一些态度明显不屑的网民,故意用这四个字来讽刺甚至诋毁看不顺眼/看不上眼的一些公众人物。这种自以为是的嚣张作风,将丑陋的人性放大,更彰显了一个人有多么地缺乏涵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