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或认为只要关注明星们的社媒就好。但别忘记,没人会想自曝丑事,明星放上社媒的多数内容肯定是经过滤的“真、善、美”。在社媒时代,娱乐记者的其中一项职责就是,遇到艺人爆出负面新闻时,要“得罪”他们,打破砂锅问到底(虽然艺人很多时候都是不回应或逃避的)。事实上,很多引起广泛讨论的本地娱乐新闻,都是记者们穷追不舍下产生的。

现在的情况完全不同。社交媒体给艺人很大的话语权,他们爱说什么,随时随地可以在自己的社媒发表,马上就能传达给全球千万粉丝,完全不用记者帮忙,双方的关系自然也没那么亲近了。很多娱乐记者现在每天都得狂扫明星们的社媒,才能发掘新闻。艺人们自然很了解这点,经常利用社媒发表言论、宣传等,希望影响主流媒体走向。

对于报业重组,不少读者可能觉得没什么大不了。没有报纸,照样可以从推特、IG、面簿或其他网站免费获取新闻。其实所有社媒和不少免费网站都只是集结新闻,他们并没有记者团队采访新闻。如果报业完蛋,自然也会严重影响它们的新闻来源。

社媒崛起也大大影响了艺人跟娱乐记者的关系。一些资深娱乐记者前辈曾跟我分享,以前她们跟艺人的关系非常亲密,可以直接打电话访问,私下约出来吃饭等。没有社媒的年代,艺人要打响知名度,只能靠报纸或电视,因此当然很乐意跟娱乐记者打成一片。

商业讯息包装成新闻

记得在上个月的专栏中,我提到了社交媒体的崛起,加上人们改变消费新闻或娱乐内容的方式,导致传统媒体的广告收入逐年下跌,严重挑战以广告为主要收入的经营模式,迫使本地媒体业转型生存。果然新加坡报业控股就在本月初宣布重组计划,拟议将媒体业务转入一家担保有限公司,以非营利的方式运营。

明星社媒只限真善美

说了这么多,不是要自吹自捧记者有多伟大,而是希望大家能对媒体转型思考多一点。本地华文媒体除了得对抗社媒的挑战外,也面对本地人华文水准低落的窘境,可说是双重打击。媒体转型是否会成功,我真的不知道,只能做好本分,希望明天会更好。

消息公布后,我跟朋友、同事们热议了几天,大家不免关心记者的饭碗会不会不保,工作内容和流程会不会受影响等。多数局外人是以看热闹的心态看待这次的媒体重组,他们广泛讨论总裁伍逸松所使用的“umbrage”(冒犯)一词,对重组细节反而不大有兴趣。

我曾读过一则报道预言,如果全球报业被迫关门,大家都使用社媒获取免费信息,多数“新闻”都会跟商家有关,因为只有商家出得起钱,养一群人写稿。当大家每天读的都是包装成新闻的商业讯息时,才会“觉醒”,愿意再付费读好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