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春天已临,万物皆显,草木萌发,景象清明,如《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云:三月节…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清明”之名,即由此而来。

“了解自己今日的一切,来自祖先传承…”

受用

至于将这一天订为祭祖的节日,则与寒食节有关。寒食节的由来,俗传是因春秋时代晋文公哀念功臣介之推而起。晋文公为了纪念介之推,为其立庙祭祀,因此,每年的这一天,就开始有了祭祀祖先的习俗。而且由于介之推是被火烧死的,大家在这一天都不忍心举火,只吃冷食,所以相沿成俗,就称为寒食节。

据《地藏经》说法,在家的子女帮助往生的父母念经,父母得到的功德有限,假如功德有七分,父母只能得到七分之一,而自己则可以得到七分之六的功德。按这样计算,所做的善事,都是功不唐捐的,只要我有孝心、慈悲心、感恩心,无论我做了多少事,功劳簿上都会记上一笔的。

烧纸 

星云大师说:“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是华人流传已久的祭祖扫墓的大日子,属于春秋两大祭典中的三月春祭。原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如《后汉书·律历志》记载:清明,节气名。《淮南子·天文训》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为清明。所以清明是春分过后的第一个节气。

现在有的人烧纸房、烧纸车,这就有待商榷。你烧房给亡者,如果他那里没有土地,要把房子建在哪呢?你烧车给亡者,如果他在生时就是因为车祸往生的,难道还要他再出一次车祸吗?不如将对亲人的关怀,化为实际的行动,为亡者行布施、做好事,把功德回向亡者,让他获得实质利益。

起初寒食节的祭祀活动承袭古制,多在宗庙宗祠举行,至于演变到需要上坟扫墓,则是受到佛教的祭扫佛塔的影响而形成的。这是因为佛教传入中国后,其洒扫佛塔的礼俗,与中国民间祖先祭拜相结合,形成扫墓风俗。

不过,为了表达对亲人的心意,烧纸钱也无可厚非,只是不宜铺张浪费。有时花大钱买一堆金银纸,最后变成灰烬,倒不如用亡者的名义设立奖学金、捐献公益事业、兴校办学,让亲人遗爱人间,来得更有意义。

烧纸钱的作法是中国传统,因一般人认为人死后就往阴间,出于担心亲友在黄泉路上没钱用,就烧纸钱给他。其实,佛教角度来说,人死不一定做鬼,而是随着个人不同的业力转生于六道。就是做鬼,能否享用这些钱财,也要视他的福德而定,如果没有福德,就是烧给他再多纸钱,他也用不上;如果福德具足,就是没有烧纸钱给他,他也能得到供养。

子孙们对于自己往生的亲人要尽一份心意,虽然不知往生者是即刻转世或者情形如何,总之祭神如神在,就当往生者能受用。就是说他不能受用,祭拜者本身也能获得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