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前天宣布,正牵头组织研究建立国家技术安全管理清单制度,以更有效预防和化解国家安全风险。这是继5月31日商务部推出“不可靠实体清单”制度后,中国再次发起清单反击战。
去年以来,中国通信行业巨头中兴、华为先后被美国商务部列入“实体名单”进行制裁。中兴缴纳巨额罚款、同意接受美方督查后暂时逃过一劫,但华为至今仍被美国当作中国的头号靶标在全球追杀,面临巨大压力和风险。
所谓反击,当然是对美国依据其国内法制裁中国公司的反击。新华社前晚在一篇评论中就直言不讳地指出,当前,一些国家采取极端手段阻断全球科技合作体系,中国旗帜鲜明地表示反对。建立国家技术安全管理清单制度,意在为保障国家重大核心优势技术安全树立坚固屏障,防范某些国家利用中国的技术反过来遏制打压中国的发展。
《人民日报》昨天发表评论称,建立国家技术安全管理清单制度,并不意味着中国开放的大门会关上、合作的步伐会放缓。与世界各国加强技术合作,实现共赢共享,中国一如既往、坚定不移。
官方目前还没有说明这份技术安全管理清单有哪些内容,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份清单将加强对中国重大核心优势技术的保护,为中国管制对外技术出口提供法律依据。同时,这份清单与不可靠实体清单相互补充,一旦某些外国公司被认定利用中国技术打压中国公司,将可能受到中方处罚甚至法律追究。
中国国家发改委前天称,建立国家技术安全管理清单制度,是为了更有效预防和化解国家安全风险。
对于其他国家的企业和个人来说,“长臂管辖”确实相当霸道。但美国是世界老大,法治也比较完备,就算“长臂管辖”让很多企业和某些国家不爽,也鲜有其他国家愿意或敢于对其发起挑战。
中国发起的清单反击战,目标显然包括美国的“长臂管辖”。现在的问题是:中国的清单制度能在多大程度上反制美国的“实体名单”?中国的清单制度将来会不会变成另一个版本的“长臂管辖”?
不可靠实体清单与技术安全管理清单名义上也是维护国家安全,这与美国以维护国家安全名义制定国内法,对外国公司和个人实施“长臂管辖”如出一辙。或者说,在中美经贸博弈全面升级的形势下,中国开始学习美国“以法护国”“以法治商”的手段,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所谓预防,意味着外国企业拥有的可能威胁中国国家安全风险的技术,可能会被列入管理清单。同时,如果外国企业购买中国技术制造的产品,被用于威胁中国国家安全,比如中国技术提炼的稀土,也可能被列入管理清单。这两层含义都有很大的解释空间,而解释权完全在中国方面。
从这个角度看,中国的不可靠实体清单与技术安全管理清单确实会有某些“长臂管辖”的色彩,但它们是被主要用于对美经贸反击战,还是将来变成中国版的“长臂管辖”,现在恐怕谁也说不准。
美国商务部的实体名单制度,就是以国家安全的名义,制裁公司、个人甚至国家。一旦企业上了这个清单,美国公司就不能随意将美国技术出售或转让给实体清单中的公司或个人,需要申请许可证。特朗普担任美国总统后,美国商务部的实体名单上增加了190个组织和个人。
官媒的这个表态很有必要。从大的方面说,改革开放仍是中国必须长期坚持的大战略,中国也一再宣示永不称霸,努力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即便是将来,滥用“长臂管辖”也显然不符合中国的战略利益。
美国不仅可以依据国内法规进行出口管制,还可以抓捕被其认定违法的外国公司负责人,甚至跨国抓人,这就是“长臂管辖”。华为首席财务官孟晚舟在加拿大被拘捕,就是美国“长臂管辖”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