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别于传统行业垄断,互联网平台多是通过创新和数据获取垄断地位。头部企业一方面通过储备人才和技术,强化自身研发实力;一方面通过获取和分析用户数据,不断完善商业模式,优化资源分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互联网垄断并没有阻碍技术创新和市场资源分配。

平心而论,这封公开信指出的事实不假。作为全中国最大的网约车平台,滴滴的垄断地位有目共睹。统计显示,今年10月的6.3亿单网约车订单中,滴滴占了近九成,订单量足足是第二名的30多倍。它也凭借其市场支配地位禁止司机在其他平台接单,并将更多订单派给网约车,而不是同样在平台上注册的德士。

我说:“可是手机地图显示走过去要20多分钟……”对方不耐烦地打断:“开车只要10分钟,你知道我在火车站排了多久吗?从这里出发的单一般都是50块钱起步。你这10分钟的单,对得起我等这么久吗?”

“这地方太近了,你自己走过去好吗?”

我只得向司机妥协,答应会多付他一些车费;但这位大哥一路上依然骂骂咧咧,到达目的地后甚至以“忘了打表”为由,索要相当于两倍的车费。经过这趟花钱买罪受的糟心旅程,我默默下定决心:下次一定要搭网约车。

在火车站前坐上德士,司机听到地址后眉头一皱,想要赶我下车。

值得注意的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提及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时,也强调国家支持平台企业创新发展,支持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表明反垄断目的并非像一些网民揣测的“打压私企巨头”和“消灭资本”,而是为了规范行业,建立起可持续的发展之道。

可选择司机、能预估车费,不必担心被拒载或绕路,这些优势让网约车得以快速发展,打破德士在客运领域的行业垄断。不料几年后的今天,德士也借着互联网平台的反垄断浪潮,举起讨伐网约车的大旗。

2016年滴滴与优步合并,被业界普遍视为滴滴达成市场垄断的重要标志,但对此一直未有相应的调查和处理。直到最近监管机构推出平台反垄断指南初稿、中共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相继强调“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三家互联网巨头同时因垄断交易被处罚后,出行领域的垄断现象才再度引发关注。

这封公开信在社交平台上遭到一边倒的嘲讽。有网民说,德士要反网约车垄断是“贼喊捉贼”,还有人一针见血地点出:“出租车(德士)反的是滴滴垄断吗?反对的是垄断者已不是他们自己吧?”

一封出自“中国出租汽车产业联盟”的公开信上周在社交平台上被热转。这封写给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的公开信中,要求监管当局对四年前网约车平台滴滴出行和优步中国的合并案展开反垄断调查,并查处平台存在的其他垄断行为,“清除互联网出行领域存在的竞争风险和隐患,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从近期高层表态来看,在新经济领域加强反垄断势在必行,问题是要反谁的垄断,又要如何来反。以出行行业为例,若只是通过分拆等方法削弱滴滴等网约车巨头的主导地位,其余业者是否就能提供更好的服务模式?让市场回到滴滴崛起之前,由德士主导的局面,对消费者就更有益吗?

讽刺的是,让滴滴垄断的话题重新进入大众视野的,是代表行业昔日垄断者的“中国出租汽车产业联盟”。据中国媒体报道,这个联盟曾多次向不同监管部门反映网约车行业的问题。但中国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虽然网约车崛起让传统德士客运量增长率逐年下降,但去年出租汽车总客运量中仍有超过七成是由传统德士提供,依然在出行领域占据重要地位。

也因如此,市场观察者们对当前反垄断浪潮的主要担忧之一,就是如果通过行政手段分拆互联网巨头,恐怕只能在一段时间内打破垄断局面。但由于其他业者并不具备相应的竞争力,昔日巨头可能很快又会重夺市场主导地位。如果行政干预过于粗暴简单,还可能降低市场效率,拖累创新步伐。

如何应对新经济带来的新问题,在反垄断同时避免阻碍创新和走回头路,不只是中国,也是全球各国政府都要解决的难题。这个占据全球独角兽半壁江山的国家,会在互联网反垄断领域交出怎样的答卷,值得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