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球媒体行业较为关注的是如何打击假新闻。总理李显龙在《联合早报》创刊95周年晚宴上致辞时,呼吁我国所有媒体维持高度的公信力,为读者带来高素质和可信的报道。以笔者当记者的经验来说,从选新闻到做实况报道,以及相关新闻资料的核实,每一步都非常严谨,这确实是早报的优势。
报纸伴随笔者成长,我也一路见证报业的改革和创新。记得小学时的必读报刊是《知识画报》,日积月累,使我对读报产生浓厚的兴趣。直到中学,才开始在学校阅读《星期5周报》,并在家里阅读《联合早报》。
展望未来,《联合早报》的包装越来越多元化,无论是纸媒或网媒,尽管面临诸多挑战,希望早报继续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内容方面,无论是本地政治新闻、社会民生课题、教育等等,甚至是中国新闻和国际新闻,提供更广泛的报道。希望早报能继续扩大读者群,尤其继续为本地学校的读报教育做出贡献,通过不同的视角鼓励学生阅读报纸,协助提高华文程度。笔者身为教育工作者,也在学校推广读报教育,让莘莘学子爱上华文,养成阅读华文报刊的习惯。
一言以蔽之,恭贺《联合早报》欢庆创报95周年。早报将在五年后迎来创报100周年大庆,祝愿早报日新日日新,并再创辉煌。
本人曾到中国一些城市参加浸濡活动,对中国有初步的认识,并想更进一步认识中国,于是开始阅读早报的中国新闻,以及相关的评论。至于早报的国际新闻,偶尔也会看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新闻。中国新闻如同国际新闻,其特点就是包括一些学者的分析和评论。
我从报章上阅读小故事开始,渐渐转向本地时事新闻,直到高中开始阅读言论版。当时,《星期5周报》有些文艺活动,包括一些有奖游戏,我都积极参加。在大学时,我也开始给言论版投稿,直到今日,笔耕不休。
笔者从看新闻到写评论,之后又当了记者,这一过程看似环环相扣,但实际上充满挑战。从宏观的角度来说,整个媒体行业一直在变,而且速度很快,媒体人的应变能力要很强,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从多方面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在网媒流行的时代,纸媒要保有优势,新闻室的工作就像打仗一样,力求给读者提供更全面更深入的最新报道。
如今,虽然读者阅读早报的习惯不减,但许多读者读报的方式已转向不同的平台,包括网站、手机应用及电子版。此外,读者更为关注即时新闻,采访新闻的记者必须及时推送。
当然,除了本地新闻、中国新闻和国际新闻之外,《联合早报》副刊《现在》呈现的内容包罗万象,有文艺创作、随笔、娱乐动态等等,每天都能读到精彩的文章。值得一提的是,早报为本地文坛提供了宝贵的版位,积极推广本地文学。笔者求学时,偶尔会给每周三的学生专栏写稿。我希望早报对本地文化产业的贡献能够持续,包括早报文创空间能够越做越大。
《联合早报》欢庆创报95周年,推出特刊“长歌不散”,以“序”“转”“合”三个篇章,呈现早报从传统纸媒到近年数码化的转型历程。这份特刊的内容精彩纷呈,而且具有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