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对俄罗斯的孤立措施还在持续并加强,如果中国、印度、土耳其等也一起参与到对俄罗斯的孤立或制裁当中,可以想象一下,被全面孤立的俄罗斯会是什么情况,可能会做出怎样的反应。俄罗斯的支柱产业能源出口被封锁,外部经济交往被切断,大量的工业设备和民生物资无法进入,这都会直接影响俄罗斯人民的生活,进而引发内部某种程度的动乱。当权者解决无果的情况下,会选择对外采取极端行动,一方面获得想要的东西,一方面转移国内的注意力,就像在乌克兰所做的那样,以后可能还有其他地区。
今天所谓由俄罗斯造成的危机,某种程度上还是西方采取孤立政策造成的后果。
第五次出任俄罗斯总统的普京将他的首次外访给了中国,在前四次都没有的情况下,5月16日至17日普京对中国的国事访问引起世界的高度关注。除了长达7000字的联合声明、日益密切的各领域合作,以及不断加强的两国关系之外,不少人都在讨论,中国与俄罗斯两大国之间究竟谁更需要对方,谁是依赖性更强的一方。
历史的教训很明显,任何一个大国造成的危机都无法通过孤立来消除,有时候针对小国的孤立都很难达成目的,就像今天西方国家对伊朗和朝鲜那样。
作者是扬州时事评论员
外部世界如果依然打算用孤立措施针对俄罗斯,那么须要付出的代价,将包括俄罗斯巨大的领空禁区可能导致世纪航空业成本增加20%以上(据俄乌战争初期的航空业估算);由俄罗斯能源出口造成的空缺将极大程度影响世界能源价格和生产成本,德国及欧洲首当其冲的效果也已显现;国内管制混乱导致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流入国际市场,对外战争失利导致的核武器使用;民众对国际社会的敌意将在很长时间内影响俄罗斯的外交决策,也将成为今后俄罗斯融入国际社会的主要障碍。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严峻下去,正如俄罗斯人所说,“没有了俄罗斯,还要世界干么?”这对于被孤立的绝望中的俄罗斯来说,也许就不是简单的威胁了。
从历史上看,孤立一个大国从来都不能解决问题。当年拿破仑挟整个欧洲大陆的力量要封锁英国,结果还是千疮百孔漏洞百出,最后反被英国主导的反法联盟葬送了自己的帝国伟业。德意志帝国首任宰相俾斯麦也曾挟普法战争的余威,想要孤立战败的邻居法国,尽管殚精竭虑精心设计,还是在其死后土崩瓦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此爆发。为了对付穷兵黩武野心勃勃的德国,一战结束后对它的封锁孤立压制政策也是失败的案例,二战结束后选择接受包容改造的方式则显得相对成功,今日之德国,再也没有被当作战争策源地来看待了。
以此观点回看中国与俄罗斯的接近,虽然不能排除其他原因的考虑,但至少应该对此策略保持一定的宽容和理解;更何况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帕特尔的说法,“中国不能既要改善与西方的关系,又要支持俄罗斯”,是不是能解释为中俄互不靠近就能获得西方的好感了吗?也许现今的俄罗斯不仅不能被孤立,在战场上还不能输得太彻底,因为大国彻底被击败且不带来世界混乱需要许多条件,如有更强大国家的严格监管,没有核武器报复的危险,世界保持稳定并立场一致等,这些条件似乎今天都不太具备,那么完全孤立俄罗斯的做法也就不太可行。
孤立俄罗斯,需要更大的代价,且通常难以奏效。19世纪上半叶,欧洲大陆的梅特涅体系瓦解后,西方国家想要孤立打压俄罗斯,结果导致克里米亚战争的爆发,战败的沙皇俄国也并没有垮台,反而激起国内改革的浪潮。一战之后的俄罗斯变成苏联社会主义国家,西方国家发起全面孤立却并不成功的行动,最后在二战中还是不得不仰仗它对抗法西斯的实力,二战后对它的孤立则直接导致世界两大阵营的形成,苏联的垮台与其说是西方孤立政策的成功,不如说是苏联自己改革的失败。
其实,彼得大帝之后的俄罗斯,从来都是希望融入西方社会的一员,彼得一世到阿姆斯特丹微服私访是如此,亚历山大一世参与神圣同盟是如此,列宁签订布列斯特和约也是如此,耶尔辛在苏联解体后的休克疗法还是如此。现在的普京总统在20年前上台之初,也是希望与西方保持密切合作的关系,几乎是苦苦请求北约不要东扩,以维持相互尊重的平等地位,但普京的俄罗斯没有获得想要的这些,反而等来了西方对其持之以恒的不信任和孤立措施,包括北约东扩、金融制裁、乌克兰危机等。
当国际社会都在小心翼翼地关注世界地缘政治格局变化的时候,当西方国家都在异常警觉中俄两个大国靠近的时候,他们在某种程度上可能忽略了一些重要的历史启示,以及那些与俄罗斯保持联系的国家的战略考量,比如像俄罗斯这样的大国不能被孤立。孤立俄罗斯的后果也许比任何其他策略都严重,被孤立的俄罗斯也会比任何其他时候都危险,战争往往是孤立的结果,而不是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