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前述,文创与科技的密切结合,有可能成为未来国家软实力的新角斗场。2019年联合国《文化创意经济发展报告》指出,中国在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贸易领域领先很多国家,成为过去15年里全球创意经济繁荣的推动力。更重要的是,中国的文化创意行业也极大地带动了亚洲其他国家,比如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创意领域发展。回归到《千秋诗颂》,东南亚的华文群体可以欣赏这些古诗文动画,华文学校甚至可以当成华语教学素材。在这欣赏和学习的背后,是科技进步,也是文化追溯。

自2014年以来,AI技术随着以生成式对抗网络(简称GAN)为代表的深度学习算法,不断迭代更新,生成内容形式百花争鸣。比如,2017年在北京发布的图书《阳光失了玻璃窗》就是一部AI创作诗集。作者小冰是一个微软的人工智能软件。据当时的图书主编介绍,他们希望通过与微软领先的AI技术合作,成功驾驭AI的时代风口。时隔七年,《千秋诗颂》的推出,体现了中国AI技术自主发展所取得的成就。正如李开复在2018年出版的《AI Superpowers》一书中所言:中国将成为AI热潮的最大受益者。书中指出,全球转变是两个转变的产物:从发现时代到实施时代,从专业知识时代到数据时代。

2023年,美国电视和广播艺术家联合会组织众多编剧、演员,形成一股抵抗好莱坞部分工种被人工智能(AI)技术取代的罢工潮。一年多之后,大洋彼岸的中国,于2024年2月推出首部AI动画片《千秋诗颂》,一部由中国自主AI生成内容(简称AIGC)技术支撑制作的系列动画片。

此部动画是科技赋能教育的表现,也是中国AI技术发展成果的体现。它综合运用可控图像生成、人物动态生成、文字生成视频等技术成果,支持了美术设计、动效生成,以及后期成片的诸多环节。

作者是伦敦政经学院传播系访问学者

好莱坞编剧罢工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在全球AI威胁论蔓延的今天,以笔杆子为生的编剧,不仅面临激烈的同行创意竞争,同时面临基础文字工作被生成式AI取代的危险。《千秋诗颂》AI动画,不会让生活在唐宋元明清的诗人担心工作被取代,他们也许还会为自己的文学如今被AI化而窃喜,毕竟他们的诗作是中华文明几千年的流传积淀,也是生成式AI发展文创领域的宝贵数据。

《千秋诗颂》聚焦中国大陆统编语文教材200多首诗词,运用AI技术将教材中的诗词制作转化为国风动画片。自开播以来,笔者关注每集视频更新,认为唯美的动画制作,让中国青少年在轻松娱乐的欣赏中,学习领会古代诗词文化。动画片不局限于青少年观众,具有大众化品味,适合任何具备华语技能素养的观众,了解和学习古文化。

《千秋诗颂》的诞生,一方面验证了AI技术与传统产业的结合,已经形成势不可挡的数码发展力量;另一方面则显示,教育文创科技的密切结合,有可能成为未来国家软实力的新角斗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