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长的航运路线还可能推高进口价格,从而可能加剧中国的通货膨胀;如果油价受到影响,本已低迷的中国经济将面临更大压力。在更广泛意义上,航运的持续中断将阻碍中国通过增强对外贸易来提振经济的努力。
英文原题:Why China Won’t Fight the Houthis
版权所有:Project Syndicate, 2024.
乐见美国领导力下降
在任何情况下,中国都不会加入美国领导的打击胡塞武装联盟,这不仅是因为前面提到的第一个“不”,还因为这将破坏它自身在以色列和阿拉伯世界、逊尼派和什叶派穆斯林之间的微妙平衡。但事实上,胡塞武装在红海的活动正在让中国付出代价。中国又拥有哪些选项呢?
对中国来说,应对当前中东危机最简单、政治上最方便的办法并不在此。关键在于将哈马斯10月7日袭击以色列(引发当前冲突的事件)以来的动荡,归咎于美国和以色列未能与巴勒斯坦人达成两国解决方案,并将这一协议作为切实解决当前危机的先决条件。中国深知两国方案极不可能在短期内实现,尤其是因为这将从根本上改变以色列乃至整个中东地区的国家安全形势。但或许实现两国方案并不是重点,削弱美国才是。
作为对以色列在加沙对哈马斯发动战争的回应,针对红海的袭击并未直接威胁到中国船只,胡塞武装也坚称这一点不会改变:该武装组织的一名高级官员上个月宣称,中国或俄罗斯船只,只要与以色列无关,都不会成为袭击目标。但袭击仍将影响中国的经济利益,这不仅是因为须要避免与以色列产生联系(出于安全考虑,中国最大的航运集团:中国远洋运输公司,已经被迫暂停所有前往以色列的航运)。
中国深知两国方案极不可能在短期内实现,尤其是因为这将从根本上改变以色列乃至整个中东地区的国家安全形势。但或许实现两国方案并不是重点,削弱美国才是。
因此,无论胡塞武装是否直接针对中国船只,他们对红海航运的袭击都会破坏中国的经济复苏。情况还可能变得更糟:如果伊朗进一步介入胡塞武装与以美国为首的打击联盟之间的冲突,霍尔木兹海峡可能会受到影响,威胁中国的能源供应。
可以肯定的是,中国大陆似乎并没有密谋去利用美国的分心状况,比如借此对台湾采取行动。但它确实乐于看到美国的公信力和领导力下降。美国站在以色列一边的时间越长,中国就越有机会巩固与其他中东国家的关系,中国在地区安全问题上的替代性操作也会看上去越可信。
对船只或其船旗国的识别,并不总是那么简单明了,因此那些牵涉中国利益的船只仍有可能成为目标。但绕开该区域的代价极其高昂。红海是世界贸易最敏感的咽喉要道之一。如果前往欧洲的中国船只必须绕道好望角,而不是沿传统路线通过苏伊士运河,原本26天的航程就会被拉长到36天,致使成本大大增加。
但就目前而言,中国似乎并未将胡塞武装构成的威胁视为直接或严重的威胁。虽说中国官员据报已敦促伊朗官员向胡塞武装施压,以减少袭击,但尽管中国对伊朗有一定的影响力,却很难控制后者的政策。伊朗虽是胡塞武装的主要支持者,但它也无法完全控制该武装组织。有鉴于此,而且显然与美国的想法相反,中国通过外交手段控制胡塞武装的能力是有限的。
而且,中国不太可能有进一步举措。由于中国的战略制定者倾向于透过中美关系的视角来看待中东局势发展,因此即使地区局势不稳定,在中国看来也并非全是坏事。一些中国专家不免会以幸灾乐祸的态度,来看待美国被迫以牺牲同该地区回教国家战略关系为代价,去支持以色列的状况。在美国这个大国对手已经在乌克兰战争中投入巨资之时,又卷入中东冲突,只会让中国受益。
一种可能的对策是派遣海军为货船护航,正如中国自2008年以来在亚丁湾所做的那样。但亚丁湾护航是打击海盗行动的一部分,是依据联合国授权(安理会第1846号决议)部署的。由于缺乏这类授权,中国人一直不愿在红海采取类似行动,尽管他们最近已开始这样做。
但是,对中国来说,应对当前中东危机最简单、政治上最方便的办法并不在此。关键在于将哈马斯10月7日袭击以色列(引发当前冲突的事件)以来的动荡,归咎于美国和以色列未能与巴勒斯坦人达成两国解决方案,并将这一协议作为切实解决当前危机的先决条件。
(作者是美国智库史汀生中心(Stimson Center)高级研究员、中国项目主任、东亚项目联席主任)
中国的中东政策由两个因素决定:对威胁的感知,以及它与美国之间的大国竞争战略计算。在与美国打交道时,中国的做法可归结为三个“不”:不合作、不支持、不对抗。中国之所以在伊朗支持的胡塞武装,对红海航道发动无人机和导弹袭击时,决定不对其进行打击,就是基于这一信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