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是本地教育工作者)
《超龄时代:未来人口问题解读》(The Super Age)作者布拉德利·舒尔曼(Bradley Schurman)提醒读者,老龄化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超级大趋势”,我们即将进入一个与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截然不同的时代。
有着丰硕研究成果的新加坡社科大学老年学副教授、《长寿的新加坡人》(Longevity in Singapore)作者林美莲(Helen Ko),建议政府成立一个与人力部和教育部紧密合作的老年部门(Ministry of Aging),统筹与老人相关的事务。如果目前成立一个单独政府部门的条件还不够成熟,政府也许可以考虑成立类似“幼儿培育署”的专门机构,更自主、快速和有效地制定并执行与老人相关的政策和计划,包括医疗保健和养老照护的监管与资格鉴定、终身教育和再就业的安排、行业专才和义工的招揽等事宜。
随着受高等教育人口快速老化,与其退休以后无所事事,如果高等学府能够常态化地让乐龄学生和孙子辈的同学,一起师从学贯中西的教授,共同使用校园设施和参加课外活动,促进代际交流,不但年长者可以保持身心活跃,也给年轻人有机会在平常的校园生活中,学习礼让和敬老。这群乐龄学生将会是校方很大的资源,同时可以缓解高校因为少子化问题带来的生源不足压力。
不久前出席了新加坡管理大学主办的廉凤讲座“若无闲事挂心头”,由医护养老专家黄卫众医生分享他在社区里照护弱势老人的经验,以及对安心养老的见地。听完讲座,我总结出两个心得:第一,安心养老,必须现在就做准备;第二,安心养老是全方位和综合性的努力,而不只是尽量避免医疗系统不胜负荷。
全球已有多国步入超老龄化社会,新加坡将在2026年迎头赶上,每五人就有一人在65岁以上。加上新加坡是世上预期寿命最长的国家之一,生育率这20年来都冲不破1.3,我们将在生活当中遇到越来越多年长者。
相信多数年长者不会只想要苟延残存,老了等候别人服侍和照顾。对社会没有贡献,又总是给人添麻烦,感觉一点都不好受。很多建国和立国一代的年长者,早年为了养家糊口,没机会念书,教育程度不高。如果老来有机会上适合的课程,又获得家人鼓励,他们应该不会抗拒走一趟学习之旅。这不但有助年长者的身心健康,还能促进教育产业的发展。
农历新年期间,华人喜欢以“五福临门”的贺词彼此祝福。所谓“五福”,指的是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今时今日,长寿已经不是有钱人的特权。只要不身患绝症、发生意外或身处战区,富人穷人都一样逐渐变老,而“老”的定义也不断被修正。能够活到老,已经是一种福气,至于富贵、健康、善终,很多时候未必在我们的掌控之中。
除此之外,要安心养老,还应该积极培养爱好或进行创造性的活动。忙碌大半辈子,如果等到退休才来摸索自己的爱好是什么,可能会感觉茫然。爱好必须从年轻开始培养,如果年轻人还不知道自己对哪些事情有热忱,应该趁早发掘、开拓。
在个人、社区和国家的共同努力之下,希望我们迈向超老龄化的步履,能够比较稳健。
个人层面,我们应该怎样为自己和子孙后代做准备?首先当然是注意健康的生活和饮食习惯,不要存有侥幸心态,以为自己百无禁忌,放纵口腹之欲,等到某天突然惊觉顽疾缠身时,猝不及防,把照顾自己把屎把尿的重担丢给家人,还要让家人时时忍受自己因病痛而乱发的脾气,这是对家人不负责任的行为。
外国有老人大学,新加坡政府也在2016年成立全国乐龄学苑,与社区组织和高等学府合作,为银发族开发可获津贴的短期课程,在没有考试压力下,让年长者真正享受学习的乐趣,获取证书,既有目标,又有成就感。
为超老龄化时代的到来做准备,刻不容缓。如果某天突然惊觉走道上的轮椅,多到年轻人无法快步行走时,才发现我们生活中的很多细节都须要做出调整,到时可能会措手不及,只能见招拆招,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各种辅助和服务之间可能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导致事倍功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