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易通为例,陆交局1月9日以发文告的形式,宣布成人储值卡式的票务系统从6月1日起停用。当公众反弹声浪日益增强,陆交局官员并没出面说明。等到1月22日决定喊停计划时,也只由交通部长兼财政部第二部长徐芳达通过脸书简单几百字交代,而且帖文还首次披露原来同时维持两套系统,须要投入4000万元;但钱具体怎么花、现有系统又能用上多久,都不得而知。虽说徐芳达终于在1月26日接受媒体采访,但他要是能更早出面解答外界疑惑,相信效果肯定事半功倍。

(作者是《联合早报》本地新闻副主任)

2022年9月,上台不到一个月的时任英国首相特拉斯推出经济改革计划,试图取消45%的最高所得税率,结果这项减税政策不只引发金融动荡,更引爆政治危机。面对民怨冲天,特拉斯不得不服软,最后逆转了政策,但仍反转不了这场灾难,只能黯然下台,成为史上“最短命”英相。

对任何政府来说,政策急转弯总是难为情的。因为政府改变政策方向,等于间接承认自己决策时思虑不周,或执行上操之过急,或两者都有。然而,如果罔顾民怨、一意孤行,当民意反扑时,政治杀伤力恐怕更大。因此,政府在考虑调整政策时,要如何确保政策维持连贯和稳定,又能有效回应民意,把对公信力的伤害降到最低,特别考验决策者的智慧以及危机处理能力。

从最近围绕“新易通”(SimplyGo)的争议来看,交通部和陆路交通管理局能正视民众反馈,从善如流,展现道德勇气,是值得肯定的。这说明即使是善于国家长远战略规划的交通建设单位,也愿意听取民意,而不是坚持己见地摆出一副高姿态,略过决策盲点和缺失。不过,改弦易辙只是第一步,要避免政策跌跤演变成政治危机,取决于政府如何善后,事后说明又是否足以释疑。

在当今多变的内外环境中,政府的政策必须灵活,能够及时因应变化。换句话说,政策的急转弯,在某些情况下是必要的,而且可能会不时发生。例如过去三年的抗疫岁月里,新加坡就经历几次政策转向和反复。但是,政策转弯的过程必须伴随及时、明确的解释,避免信息真空,否则只会让人留下更多疑问,引发更大的民怨和不满。唯有充分考虑民意,并通过有效沟通和透明的决策过程,政府才能减少政策转向的负面影响,确保它成为促进社会进步和改善公共福祉的有益调整。

无独有偶,陆交局去年11月也是先发新闻稿,宣布167号巴士服务12月中旬停驶,结果引起乘客不满后,两周内改变决定,并通过脸书发文表示暂时保留167号,但减少趟次。不过,当局踩刹车的背后,到底有哪些利弊权衡,或是有哪些资源和资金须要重新分配,公众根本不得而知。是到了今年1月初徐芳达接受《联合早报》专访后,才了解如果继续按原定趟次经营这条巴士路线,政府每年须投入约620万元的补贴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