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巴勒斯坦立法会选举,哈马斯获得44%选票,拥有132个议席中的74个。这是巴勒斯坦最近的一次选举。如果哈马斯代表不了巴勒斯坦人,谁能代表?

在巴勒斯坦与以色列矛盾空前激烈的今天,回顾二者的和平谈判,不仅有历史意义还有现实意义。克林顿于1993年至2001年担任美国总统,这段时间是以巴和谈的黄金时期。他在自传《我的生活》中用大量篇幅,记载了以巴和谈以及他的看法。

当年11月,拉宾被一名极端的犹太大学生杀害。克林顿非常悲痛。他在自传中写道:“我已逐渐爱上他,我很少会爱另一个男人。”他亲自到耶路撒冷参加拉宾的葬礼。

作者是国际问题学者

克林顿认为,阿拉法的拒绝是个“历史性的大错误”。美国中东特使丹尼斯·罗斯写道:“巴勒斯坦人确保了自己作为受害者的地位。当机会呈现给他们时,他们从未抓住过,总是将自己的困境归咎于他人。”

哈马斯对以色列发动残忍的恐怖主义袭击,以色列有权自卫。按照国际法,以色列发动战争,不能大规模伤害平民。但以色列有什么办法?按照某些国家、某些人的呼吁,以色列停火,停火之后呢?势必要谈判。跟巴解组织谈?没用,因为控制加沙的是哈马斯。跟哈马斯谈?它是个恐怖组织,谈什么?不解决这些,空谈停火没有意义。

协议规定了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的成立和以色列国防军从西岸和加沙部分撤军。阿拉法与拉宾互致信函:巴解承认以色列国在和平、安全中存在并放弃暴力;以色列承认巴解组织是巴勒斯坦人民的代表。为此,拉宾、阿拉法以及以色列外交部长佩雷斯获颁诺贝尔和平奖。

拉宾对克林顿说,以色列不想永久占领巴勒斯坦人的土地,因为巴勒斯坦人的生育率高,如果给他们选举权,几十年后以色列不再是犹太人的国家;如果不给他们选举权,以色列不再是民主国家。拉宾的坦诚和远见赢得了克林顿的尊敬。

1993年,以色列与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在挪威首都奥斯陆达成历史性协议。协议名称叫《临时自治安排原则宣言》,俗称《奥斯陆协议》或《奥斯陆第一协议》。9月,协议在华盛顿正式签署,以色列总理拉宾与巴解执委会主席阿拉法首次握手。

1997年1月,以色列总理内坦亚胡与阿拉法签署《关于希伯伦重新部署的议定书》(又称《希伯伦协议》)。1998年10月,在克林顿积极调解下,内坦亚胡与阿拉法达成《怀伊河备忘录》。消灭以色列的条款被从《巴勒斯坦国民宪章》中删除。

1994年5月,以巴达成《加沙—杰里科协议》(又称《开罗协议》)。1995年9月,双方达成《西岸和加沙地带临时协议》。协议在埃及塔巴草签,在华盛顿正式签署,被称为《奥斯陆第二协议》,有时叫《塔巴协议》。在签字过程中,阿拉法为一条公路与拉宾争执了几十分钟。

2000年7月,在克林顿主持下,以色列总理巴拉克与阿拉法在戴维营举行峰会。谈判触及领土等核心问题,长达15天,以失败告终。克林顿认为阿拉法负主要责任。9月,利库德集团主席沙龙进入圣殿山,引发流血事件。12月,克林顿提出自己的方案:巴勒斯坦得到西岸约95%的土地、加沙几乎全部土地以及以色列的一些土地补偿;耶路撒冷老城按照民族线分割;西墙归以色列,圣殿山其他部分归巴勒斯坦等。巴拉克基本接受。几天以后,阿拉法有保留地接受,但是这些保留超出了克林顿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