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个例子,当家长要求幼师必须确保孩子在园所喝多少水或吃多少菜时,幼师对于这种要求,有没有独立的想法,根据什么原则,底线是什么?幼师是否相信幼儿是有能力的学习者,尝试通过理性的解释,鼓励幼儿多喝水?当幼儿一时半刻坚持不肯喝水时,教师可否尊重幼儿当下的意愿,不因畏惧家长的要求而强迫幼儿屈服,情急之下导致举止粗暴?
然后,大家都不忘补上一句:虐童事件纯属孤立个案,不应该一竹竿打翻全船人,影响全体幼教工作者的士气。
当国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幼儿园虐童事件时,不晓得多少人留意到不久前另一起更严重的学生事件?本地著名国际学校东南亚世界联合书院(UWCSEA)一名11年级学生,在柬埔寨进行海外活动时,不幸遇车祸罹难。UWCSEA的这项海外课业活动,全程没有成人陪伴,学生四至六人一组,自己安排行程,完成作业,教师的责任是从旁协调监督。
发生如此重大的不幸事故,UWCSEA并没有像惊弓之鸟,采取反射性的对策,立刻宣布从此取消海外课程项目,或改变教学方针,凡事加大教师的干预。相信该校多数学生和家长,也不会提出这样的要求。因为校方和家长都清楚该校的教育理念,像这类海外课程项目的目的,除了锻炼学生独立自主,也开拓年轻学子的国际视野,培养批判性思考和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发生如此重大的不幸事故,UWCSEA并没有像惊弓之鸟,采取反射性的对策,立刻宣布从此取消海外课程项目,或改变教学方针,凡事加大教师的干预。相信该校多数学生和家长,也不会提出这样的要求。因为校方和家长都清楚该校的教育理念,像这类海外课程项目的目的,除了锻炼学生独立自主,也开拓年轻学子的国际视野,培养批判性思考和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笔者多次在《联合早报》发表文章,提出对提升本地幼教素质的期许。从事幼教工作的人士,一定要首先思索自己的儿童观(Image of the Child)和教育观。幼教业者、园长和教师,必须清楚知道园所的教育理念。因为一切的教育决策、课堂管理方式、课程设计和实施、与家长沟通等等,都源自于教育工作者的儿童观和教育信念。
目前而言,许多幼教业者在招聘幼师时,面临的困境是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当幼教质量改善了,幼教专业形象提升了,成绩优异的学员自然就会愿意选修幼教培训课程,幼师对自己专业的自豪感提高,公众对于幼师的工作给予尊重,业者才有条件筛选优秀人才加入教学行列,促进幼教领域的良性循环。
姑且不论我们是否赞同学校让心智未成熟的少年人,在没有成人陪同的情况下自己出国,事件的调查结果和后续发展如何,尚未定案,但人家对于自己的办学宗旨和决策,信念坚定,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
姑且不论我们是否赞同学校让心智未成熟的少年人,在没有成人陪同的情况下自己出国,事件的调查结果和后续发展如何,尚未定案,但人家对于自己的办学宗旨和决策,信念坚定,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
本地的幼教工作者,是否可以很自信地阐明幼教机构的办学宗旨是什么?当家长提出不合理或不符合儿童发展理论的要求时,园长和教师是否有足够的专业底气,据理婉拒家长的要求?
回过头来看本地幼儿园虐童事件所引发的震惊和关注。事发后,不少家长、教师和艺人,撰文和制作视频提出观点。国会9月18日复会时,也有很多国会议员积极参与提问和讨论。多数的讨论聚焦在几个方面:加强监管和安装闭路电视,促进家校沟通,以及减轻幼师的工作量,以纾缓他们的压力和情绪——事实上,幼师的精神状态是不是事件的导因,见仁见智。
本地的幼教工作者,是否可以很自信地阐明幼教机构的办学宗旨是什么?当家长提出不合理或不符合儿童发展理论的要求时,园长和教师是否有足够的专业底气,据理婉拒家长的要求?
这次虐童事件掀起的涟漪,如果最终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处理了表面的症状后就平息下来,轻舟过了万重山后,除了幼儿园多了几台闭路电视,幼儿培育署多进行几次突击检查,幼教的整体素质是否从此得到提升,不得而知。
唯有这样,我们才不会浪费了这个“大好危机”,全面推动改善幼教专业素质的进程。
笔者期待各方把握这次契机,从幼儿培育署到业者,从教师到家长,对于如何全面改善幼教的素质,勇于摊开来讨论,包括:调整师生比例,对幼儿园环境的舒适度和有效性设定标准,对幼师的专业素养和职责有合理的认知与认可,加强领导力的培训,全园参与教研或辅导,通过家长教育(Parent Education)提升家长的素质等等。
作者是本地教育工作者
二战时的英国首相丘吉尔说过:别浪费大好危机(Never let a good crisis go to waste)。谁都不愿意看见单纯的幼儿园环境发生儿童受到伤害的事件,但它毕竟发生了。公众何不借着这个机会,更深入了解和关注本地幼儿发展与教育的本质。
二战时的英国首相丘吉尔说过:别浪费大好危机(Never let a good crisis go to waste)。谁都不愿意看见单纯的幼儿园环境发生儿童受到伤害的事件,但它毕竟发生了。公众何不借着这个机会,更深入了解和关注本地幼儿发展与教育的本质。
笔者多次在《联合早报》发表文章,提出对提升本地幼教素质的期许。从事幼教工作的人士,一定要首先思索自己的儿童观(Image of the Child)和教育观。幼教业者、园长和教师,必须清楚知道园所的教育理念。因为一切的教育决策、课堂管理方式、课程设计和实施、与家长沟通等等,都源自于教育工作者的儿童观和教育信念。
笔者期待各方把握这次契机,从幼儿培育署到业者,从教师到家长,对于如何全面改善幼教的素质,勇于摊开来讨论,包括:调整师生比例,对幼儿园环境的舒适度和有效性设定标准,对幼师的专业素养和职责有合理的认知与认可,加强领导力的培训,全园参与教研或辅导,通过家长教育(Parent Education)提升家长的素质等等。
这次虐童事件掀起的涟漪,如果最终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处理了表面的症状后就平息下来,轻舟过了万重山后,除了幼儿园多了几台闭路电视,幼儿培育署多进行几次突击检查,幼教的整体素质是否从此得到提升,不得而知。
幼师是否有足够专业底气?
举个例子,当家长要求幼师必须确保孩子在园所喝多少水或吃多少菜时,幼师对于这种要求,有没有独立的想法,根据什么原则,底线是什么?幼师是否相信幼儿是有能力的学习者,尝试通过理性的解释,鼓励幼儿多喝水?当幼儿一时半刻坚持不肯喝水时,教师可否尊重幼儿当下的意愿,不因畏惧家长的要求而强迫幼儿屈服,情急之下导致举止粗暴?
目前而言,许多幼教业者在招聘幼师时,面临的困境是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当幼教质量改善了,幼教专业形象提升了,成绩优异的学员自然就会愿意选修幼教培训课程,幼师对自己专业的自豪感提高,公众对于幼师的工作给予尊重,业者才有条件筛选优秀人才加入教学行列,促进幼教领域的良性循环。
当国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幼儿园虐童事件时,不晓得多少人留意到不久前另一起更严重的学生事件?本地著名国际学校东南亚世界联合书院(UWCSEA)一名11年级学生,在柬埔寨进行海外活动时,不幸遇车祸罹难。UWCSEA的这项海外课业活动,全程没有成人陪伴,学生四至六人一组,自己安排行程,完成作业,教师的责任是从旁协调监督。
回过头来看本地幼儿园虐童事件所引发的震惊和关注。事发后,不少家长、教师和艺人,撰文和制作视频提出观点。国会9月18日复会时,也有很多国会议员积极参与提问和讨论。多数的讨论聚焦在几个方面:加强监管和安装闭路电视,促进家校沟通,以及减轻幼师的工作量,以纾缓他们的压力和情绪——事实上,幼师的精神状态是不是事件的导因,见仁见智。
作者是本地教育工作者
笔者期待各方把握这次契机,从幼儿培育署到业者,从教师到家长,对于如何全面改善幼教的素质,勇于摊开来讨论,包括:调整师生比例,对幼儿园环境的舒适度和有效性设定标准,通过家长教育提升家长的素质等等。
唯有这样,我们才不会浪费了这个“大好危机”,全面推动改善幼教专业素质的进程。
然后,大家都不忘补上一句:虐童事件纯属孤立个案,不应该一竹竿打翻全船人,影响全体幼教工作者的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