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摊位助手理直气壮的解释,再对比一下头手的话(一般肉类一份1元5角,精选肉类会贵上5角至1元),我始终想不通的是,一片4元的精选肉,到底是怎么算出来的。这个数学题,看起来只有头手和助手能解答了。

摊位头手显然知道这1元打包费引起的舆论,他事后赶紧灭火,声称收据没错,“打包费”其实是“精选肉类”代号,收据印上“ 打包”纯粹是为了工作上的方便。头手还说,杂菜饭的“ 一般肉类”每份收费1元5角,“一般蔬菜”每份1元,白米饭8角,“精选肉类”则比一般肉类贵上5角至1元。

发现我脸色有异,摊位助手马上就食物价格解释一番。根据助手的说法,我点的是精选肉,一(小)片要4元,咸蛋豆腐则要2元。助手还说,如果觉得贵,可以换掉精选肉,并再三保证食物的价格“没有乱乱算”,不信的话可以问头手。

明明来自同一个摊位,头手和助手却各说各话,自打嘴巴,很难让人信服。

我不擅长讨价还价,被砍菜头也不会直接质问对方,但会把事情的经过记牢。也请摊贩们别忘记,顾客是有其他选择的,被砍一次菜头后,顾客未必会再回头。

(作者是《联合早报》采访组副主任 )

最近一次光顾杂菜饭摊,是在“打包费”风波发生的前几天。我当时点了一片肉(大概是一个滑鼠的大小)、一片咸蛋豆腐和一坨蕹菜,摊位助手开口要收7元8角时,我还以为自己听错。

东部一家购物商场食阁的杂菜饭摊,在顾客打包时多收了1元的“ 打包费”,引来网民的一阵挞伐。

我没有多加追问,付了7元8角,走到食阁一角开始填肚子,被砍菜头的感觉油然而生。

面对原材料价格的上涨,我理解摊贩们调涨价格的决定,但涨价还是得凭良心,在一些良心摊贩微调价格、甚至不涨价之际,一包原本6元有得找的杂菜饭一下子卖到接近8元的做法,实在有点说不过去。

头手的解释,乍听之下“还可以”, 但如果你常光顾这个杂菜饭摊,你或许会发现,头手和助手的说辞有出入。

1元说多不多,现今确实也买不了什么东西, 但在物价高涨的敏感时期,这区区1元却在坊间引起不小的回响。它合不合理?反映的又是一个什么样的现象?值得深思。

几天后,打包费事件就在互联网传开。

我通常会点一肉一菜,外加蒸蛋或番茄炒蛋,就算偶尔点了精选肉,收费一般也是六元有得找。

我是此杂菜饭摊的顾客,只要在家办公,下午几乎都会光顾。口味一成不变的我,来来去去就是同样的几道菜,头手早摸熟我的胃口,每次远远看我走来,不等我开口就先为我夹肉夹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