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言之,组屋价格太低,想要升级去买公寓与有地住宅的人就会更加吃力,将来想要降级用差价来养老,也会困难很多。因此,一方面要让房价保持在普通人可接受的范围,又要让其缓慢增值,这才最符合国民的长期利益。
首先,我觉得应该理清思路,即目前新加坡组屋价格暴涨是否属实,并且真正原因到底有哪些。
组屋一方面当然不能太贵,因为它是新加坡国策中的重要一环:有恒产者方有恒心,这是国家凝聚力的关键。但新加坡的经济一直高速增长,作为绝大多数国民都拥有房产的国家,能让房产随着本国经济增长而缓慢有序地增值,也更符合绝大多数国民的利益。
(作者是文史工作者、宗教研究者)
至于百万组屋,虽然可以被作为价格锚定的指标,但至少对中低收入者而言,究竟比较遥远。我们更关心的,不是那些豪宅有多贵,而是穷人是否也有地方住;另外应该关注的是,政府如何控制越来越普遍的利用组屋套利的行为。因为前者关乎国策根本,后者则完全背离了组屋政策的初衷。
在此,先以一个较为直观的例证来说明。我家目前在宏茂桥的组屋购于2010年夏,查询此屋的估价数据可知,在2006年前后,价格一直是17万元左右。由于引进移民的政策,以及住房建设滞后,还有其他在后面会提到的重要原因,使得房价一路攀升。至2013年第三季度时,此屋估价已达39万9000元的顶点。也就是说,从2006年至2013年的短短七年间,价格涨了一倍还要多。
这些措施当然有政策实施的滞后性,因为政府并没有直接定价权,只能通过间接手段来影响公共住屋的价格。因此,还以我家屋子为例,从2013年达到峰值后,就一路下跌,一直到2020年第一季度时,估价为29万4000元。也就是说,在七年间,这间屋子价格跌掉了10万多元。但是,房价涨的时候万民瞩目,房价跌的时候整个社会却是无声无息。现在很多抱怨房价在近三年涨得太快的人,却没有将历史的尺度放长一点,因为如果从2013年开始计算,则至今为止的10年间,至少我家屋子的价格是完全持平的。
另一个不应忽视的重要因素,就是整体物价的上涨也客观推动了本地房价的攀升。最近三年,本地拥有房屋者最关心的其实是物价的上涨。对我们这些升斗小民而言,以前去湿巴刹可以买到1.8元一打的鸡蛋,现在基本都要三元。以前中午吃个杂菜饭三元就能搞定,现在基本都要五元。物价腾贵,作为重要资产的房价又岂能独善其身?
除此之外,疫情管控使一些国家的移民带来的国际热钱,以及国际金融资本的流入,造成国际金融枢纽的新加坡,在相对宽松的资本控制政策下,出现外溢效应。简单地说,就是国际富人来新加坡买买买,也客观推高了本地租金与房价。
冠病疫情整整三年,由于工程延期,积压了很多组屋申购者的需求,也推高转售组屋的市场行情,近三年来本地组屋价格暴涨,租金上涨速度也同样惊人,最近朝野关于“可负担和可及的公共住屋”的讨论也日渐升温。
2011年大选时人民行动党虽然赢得选举,但只有约六成支持率,导致民众支持率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移民政策及与之密切相关的房屋价格飙升。大选期间,李显龙总理就坦承,虽然就长期而言,新加坡的房价不会起得很快,但短期内确实没有控制得很好。因此政府从大选前就开始通过推出土地、加重卖方印花税、提高首付、收紧房贷等一系列措施调控房价。
我家并非特例,从新加坡房地产联合交易网的组屋指数可知,2006年是70左右,至2013年左右攀升至153;此后直至2020年6月一直为133,直至目前为170多。也就是说,在很大程度上,疫情三年新加坡房价的极速飙升,其中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重要原因,乃是2013年之后七年漫长的房价低迷期的反弹所致。简而言之,新加坡房价从最近半世纪来看是总体向上的,但并非一直向上,会在持平甚至下跌之后,再在短期内极速上涨,这也是一个不断重复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