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新马之间存在很多悬而未决的课题,但友好的邻国之间应通过谈判解决问题,过程中双方肯定“有得也有失”。

兔年伊始,喜见安华来新行“捞起外交”,两国领袖在总统府一起捞鱼生的镜头意味着,如今国际形势险恶,危机重重,两国应发挥“同捞同煲”的精神,“动如脱兔”的正能量,才可以在重重危机中找到机会。

马来西亚首相安华趁华人新年期间来访,与我国领导人会谈。不足一天的行程,两国提出了许多实质建议,双方务实的话多,务虚的话只是少不了的客套。两国领导人见面如沐春风,为两国带来可喜的信息。

安华在新发表的意见中有三点重要表态。

安华在致祝酒辞时,用华语祝大家“新年快乐”“新年好”,并特别祝愿新马两国“年年好”;李显龙总理则在会谈中强调两国“久远且不变的友谊”。

两国签署了三项合作协定,促进在数码和绿色经济等领域的合作,是今后关系发展的新台阶。此外,马方将寻求新方以马来西亚为生产腹地,从事有利于两国的生产。新马地理上是一个整体,一场疫情更凸显两地粮食安全分不开。

(作者是《联合早报》特约评论员)

安华的手法则比阿都拉更圆熟,也许在他看来,任何影响双边关系的课题都是当务之急,不能拖延。

过去在位22年加22个月的马哈迪,总觉得跟新加坡谈判,新加坡寸步不让,新加坡同意的肯定是对马国不利。他2018年重新上台时,随即推翻新隆高铁计划,其中最大的考量就是认定马国吃了亏。

安华这个全新的思路,不跟新加坡纠缠水供价格,而是化守势为攻势,打出一张新牌,也因此打开一个新的谈判格局。这是安华比马哈迪高明之处。

二是,“过去有人称新加坡是华裔和非回教徒为主的国家,拒绝与新加坡维持良好关系,但这并不能代表马国的立场,这不过是无人响应的号召,甚至是‘半文盲’所提出的看法。”安华是在会见本地马来西亚国民时作如是说。他这一番意见投射到马国国内的种族问题,可能也让马国国内的华族和印度族群感到欣慰。

新加坡现行“四大水喉”政策,就是为了摆脱水供上受制于马方。马方若有意加强与我方的水供合作关系,我国已有更强的谈判优势。

日前“国际透明”2022年的治贪排名榜一出,成了马国报章上热议的话题。马国的得分连续滑落,跌回2017年的47分,在180个评比的国家中名列61(新加坡名列第五)。马国得分未曾越过60分的门槛,从未及格过。

进口水、本地收集的雨水、新生水和淡化水,这“四大水喉”构成新加坡的水资源,但还是具有脆弱性。全球气候变化是个长远的隐忧。因此,安华的建议有可取之处。

一是,“两国不应让任何课题留待解决,并应该尽力推进关系,为两国人民谋福祉。”马国第五任首相阿都拉(2003年至2009年)在位时期,致力改善新马关系,认为两国应该“先摘取低垂的果实”。他的态度务实,在双边课题上采取“先后轻重”的手法,把一些较棘手的课题暂时搁置。

新马国内维持政治稳定,政策贯彻始终,才是双边关系的最强推动力。

三是,“将水供协议范围扩大至彭亨,并将致力于达成对柔佛、彭亨及新加坡都公平的方案。”安华在水供课题上提出了新的视角,把水供协议放在更大的平台上来重新审视。

表面上看,把彭亨“拉下水”,增加了新加坡的水供来源,符合我国利益,但也因此增加了我国对马国的依赖。

在白礁课题上,安华一面承认国际法院已做出裁决,马国虽不同意,但也须兑现承诺及尊重法院的裁决,新加坡的填海项目是合法进行的。另一方面他则表示,这不代表两国不能针对涉及白礁的课题,例如环境课题或影响马国主权及边界发展的计划展开谈判,并说:“我们还在讨论有关协议的定义及诠释,包括填海范围可以填到多远。”

安华去年11月上台后,治贪污成了最迫切的问题,他誓言“不管是谁涉舞弊必对付”。他从马国政府预算的使用下手调查,发觉数十亿令吉的“治水工程预算”直接议价发包,内中必有文章,于是制定“政府采购招标透明法”,如此具有针对性的管制,成效有赖于执行的力度。

新马国内维持政治稳定,政策贯彻始终,才是双边关系的最强推动力。

贪污腐败是马国多年的沉疴,需要的不只是一剂猛药,安华今后治贪之路难行,却非行不可。他可能因此招致政治反弹。他能否拨乱反正,保住地位和权力,令人担忧。

马哈迪在位多年,不断刻意重复说华族和印度族都是外来人,唯有马来族才是马国真正的主人。他试图分化族群的政治动机,路人皆知。

安华采取迂回手法,声东击西,预示着两国围绕着白礁的谈判,对我国第四代领导班子将是一场吃劲的外交博弈。

下半年,两国领导人将恢复停顿了三年的非正式峰会。安华再次来访时,双方多方面的合作计划应可看到更多“低垂的果实”。

马哈迪这一手马后炮,使马国付出的不只是1亿多新元的赔款,更大的损失是赔了它在国际上的信誉和形象。聪明的安华当会吸取这个惨痛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