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抱怨归抱怨,据我观察,很多符合预购组屋条件的买家,即使等候期再长,也不舍得放弃申购机会。毕竟,不论买到的是成熟或非成熟市镇组屋、高层或低层单位,一旦组屋达到最低居住年限,五六位数的收益基本跑不掉,所以被很多人视为人生第一桶金。
(作者是《联合早报》高级记者)
即使当局多次强调有转售组屋等其他选择,但由于预购组屋的家庭收入顶限是1万4000元,很多双薪家庭明白须趁年纪轻、收入较低时申请,否则待工资增长就丧失资格。预购组屋中,人们也倾向升值空间较大的项目,如去年11月推出的加冷黄埔项目Kallang Horizon,虽然预计2028年才竣工,但由于靠近地铁站和美食店众多的芽笼,四房式的首次购屋者申购率仍破七。
新组屋等候时间长,一再引起民众抱怨。由于冠病疫情造成延误,兴建中的94个预购组屋项目,等候时间介于两年至5.9年,中位数为4.3年。
购买组屋是多数新加坡人一生中最大笔的投资,人们理所当然希望获得最大收益。组屋转售价处于新高,也让人担心购买后获利空间不大。所以不能怪人们精打细算,宁可为预购组屋等上较长时间,也不愿购买增值空间较小的房子。
这个僵局短期内似乎没有化解方法。毕竟,要扩大预购组屋供应须要时间,即使现在开始兴建,也要五六年才能竣工。
组屋的可负担和可及性(accessibility)问题去年升温,当局为给舆论降温,提供了各项数据,说明新组屋价格平稳仍可负担,并鼓励人们转向申购率较低的非成熟市镇组屋。
然而,随着议员刨根究底,一些鸡毛蒜皮的数据也开始浮现。在1月的国会书面答复中,就出现有关首次购屋者家庭收入、房价对收入比率和所获住屋津贴的25百分位数、中位数和75百分位数等答问。
一对离婚夫妻为争夺组屋而闹上法庭,令人莞尔的是,他们争夺的不是入住多年的婚房,而是连钥匙都还未领取的预购组屋。有网友因此调侃,在新加坡,人都离婚了,却还等不到组屋。
阳关道
或许,与其挖掘出更多数据作为辩护或反驳,真正能帮助组屋买家的,是直言不讳地提醒人们,梦想和现实始终有差距,并给出切实可行的建议,让人们在寻屋过程中少点兜兜转转,更快去完成其他人生大事。
事实是,数据显示,约四成受邀挑选单位的人没这么做。我也听说过,不少申购者只要五楼或以上的单位,但组屋又怎么可能从五楼建起?
自启动“新加坡携手前进”运动以来,第四代领导班子一再强调要共同检讨和更新社会契约,但在住屋课题上,似乎还在偏重满足新加坡人的需求和志向,却较少谈论人们须接受的一些事实。
除了少数幸运儿,大多数人不太可能找到满足自己所有要求的房子。政府承诺的也不是梦想之家,而是可负担的住屋。
国会明天将辩论两项公共住屋动议,一个由新加坡前进党非选区议员梁文辉和潘群勤提出,一个由国家发展部长李智陞提出。准备参与辩论的武吉巴督区议员穆仁理上周五在脸书提醒,希望国会同僚在提出有关住屋政策的论点和建议时,能识别其中的权衡取舍。
但这些数据对一般人有意义吗?怎样的讨论才对组屋买家切实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