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际上来看,虽然中国放松疫情管控使得部分国际交往得以恢复,但大国关系仍不容乐观。中美两国元首去年11月在印度尼西亚实现了疫情暴发后的首次面对面会谈,一定程度缓和了两国的紧张关系,但阻力仍在。美国国会众议院刚刚通过一项议案,将正式成立“美国与中国共产党战略竞争特设委员会”,以制定全面策略应对来自中国的挑战。美中之间的“贸易战”“科技战”并没有明显缓和的迹象,美国布局在中国的产业,有加速撤离到周边国家的趋向,双方经济有可能进一步脱钩。这些都给中国未来经济和产业发展带来相当的不确定性。

此外,经济发展还需要外交等其他领域政策的配合。改善国际关系、稳定外部需求和外来投资,是中国巩固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地位的重要手段。释放善意、减少敌意是发展和所有国家与地区关系的不二法门。今天的中国经济已经高度融合在全球经济之中,不大可能再次关起门来发展。因此高质量的发展与开放,不仅取决于中国政府自己的意愿,也关系到其他国家和企业的配合与支持。新政府如果能够开创一个良好的外交局面,将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产业的升级。

今天的中国经济已经高度融合在全球经济之中,不大可能再次关起门来发展。因此高质量的发展与开放,不仅取决于中国政府自己的意愿,也关系到其他国家和企业的配合与支持。

应当讲,中国经济即便在三年疫情期间,仍保持着总体增长势头,贸易、投资以及通货膨胀等指标也表现良好。但2022年上海等地所经历的大规模封控,对产业链、供应链以及消费零售业的冲击过大,以及俄乌战争和外需低迷等因素,导致全年的经济增长率大幅低于年初所设定的5.5%增长目标。在这样的情况下,新政府须要采取重磅政策,推动经济全速前进,才能有效缓解经济失速所可能带来的就业、财政、债务等压力。能否实现上半年的经济“开门红”,将是衡量新一届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指标。

中国经济增长中隐忧重重

更重要的是,中国每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已突破千万,这一庞大的待业大军,却遭遇了疫情下不易的经济形势。如果在新的一年里,没有充足的就业岗位来吸纳这些刚刚迈出校门的年轻人,有可能会造成社会动荡并影响政治稳定。

经济增长目前并非仅仅是政府官员政绩的表现,而且是应对各种国内问题的主要手段。去年下半年愈演愈烈的封控和核酸检测,不仅给就业和地方财政带来巨大压力,而且恶化了地方债务状况,并加剧了房地产、消费市场的低迷。当前,很多省市的地方财政缺口较大,须要在新的一年里发新债来还旧债。中国官方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全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已达5.25万亿元(人民币,约1万亿新元,下同),其中一般债券1.33万亿元、专项债券3.92万亿元。估计在新的一年里,地方发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要想避免陷入财政与金融危机,中央政府必须想办法帮助地方政府增加财政收入,而提升财政收入的最根本办法是保证经济增长,做大蛋糕。

“新官上任三把火”?

2022年中国住户存款增加17.84万亿元,刷新历史纪录。如果政策得当,一部分储蓄就可以被引导到消费和投资上来,推动经济的良性发展。居民的高储蓄率是中国和许多成熟经济体相比所具有的独特优势,目前潜力尚未完全发挥。

除了地方政府和其融资平台面临巨大债务之外,中国的大型房地产开发商也长期面临债务风险。这一风险因为疫情和去杠杆政策等原因,加速恶化。许多中小企业以及个人的债务,在三年疫情期间因收入锐减而大幅攀升,社会资本的流动性大幅萎缩。这些问题如果在新的一年里不能够得到有效解决,经济将面临失速风险。

(作者是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助理所长)

中国有句俗语叫做“新官上任三把火”,意指新任官员往往在就职之初,会带来一些变革,以区别于前任并树立权威。以李强为首的国务院内阁班子,能否在新年烧出“三把火”并带热中国经济,非常值得关注。

新年伊始,在中国政府逐步放开冠病疫情管控的情况下,如何振兴因疫情干扰的经济发展,成为政府工作的当务之急。今年3月,中国政府将进行五年一次的换届改组,中共二十大后进入政治局和常委会以及中央委员会的成员,将在新政府中担任重要领导职务。普遍预计政治局常委中排名第二的李强将担任国务院总理一职。以李强为首的新一届政府班子到位以后,将面临高质量发展经济的严峻挑战。

虽然中国经济当前面临诸多挑战,但也不乏机会。首先,伴随疫情管控放松,国内和跨境人员往来逐步恢复,投资、消费和贸易等将出现大幅度反弹。目前人们最缺乏的是信心和对未来的预期,因此政府可以在稳定预期和心理上做足功课。其次,中国在整个疫情期间并没有像西方国家那样,采取大规模的财政刺激政策,通货膨胀率也维持在较低水平,这为今后在必要时采取扩张型财政和货币政策创造了条件。第三,中国仍有庞大的消费市场,人们的消费欲望仍非常强烈,但在疫情期间被压制了。只要政府采取减税等措施刺激消费,消费升级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