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几个月来,新加坡华人社会的会馆、社团,包括新移民团体爆发出疫情后的活动力,大宴小酌频频,部长、议员的社区活动也跟着忙碌。

即使受华文教育的老一代,文化认同对象从建国一刻,便已开始有了质的变化,新加坡人意识逐年加深。他们经过的建国历程,是新一代人所缺乏的人生体验。“此心安处是吾家”,与各族同患难,谁还能不把这里当家?这也正是在新加坡高度繁荣发达后才被吸引过来的新移民所缺乏的“政治洗礼”,政治领导人的信息也许有着不同的针对性。

会馆社团的周年晚宴能请到部长、高级政务部长或是议员作为宴会主宾,让宴会主人觉得脸上有光。

疫情期间,全球也同时刮起信息风暴,不同利益和政治集团之间的信息战不断升级。每日排山倒海的信息量(包括大量的假信息和恶毒信息),对各国人民的辨识力和承受力是一种前所未有的考验。新加坡人接受各种信息的轰炸,当我们正走出疫情时刻,国人又面对另一场影响深远的地缘政治危机。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加强国人认同感和互信的论述既是老调,也是在不同语境下的现实话题。

疫情危机已证明人民与政府之间存在深厚的互信基础,但从政府在民间活动发表的谈话中,可以看得出政府并不把这个互信当成是理所当然,而是需要不断地维系和强化。

在今年8月间的国庆群众大会上,李总理在英语演说中12次提到“信任”一词。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国家上下之间的信任都必须是双向的,彼此都必须去赢取对方的信任。每一次面对国家危机的时刻,政府最需要的是人民的信任,政府处于危机中有担当、有方向,人民有所适从,才能有所配合与支持,政府也因此信任人民。

疫情危机已证明人民与政府之间存在深厚的互信基础,但从政府在民间活动发表的谈话中,可以看得出政府并不把这个互信当成是理所当然,而是需要不断地维系和强化。

这正是建国一代、和平繁荣下生长的一代以及新移民所共同谱写的新一页新加坡乐章。三年疫情,彼此命运与共,如今正常生活节奏恢复,民间举杯同庆之余,政府却又为国人敲响警钟。

新加坡的部长、议员在宴会上不只到处敬酒,还得为来宾献唱,他们似乎都有备而来。对他们来说,更重要的是参与这类民间活动,是政府上情下达的有效管道。

(作者是《联合早报》特约评论员)

华人社团组织希望得到政治领导人的大驾光临,是本地社会的一项特色,这也给政治人物展示亲民作风的机会。不过,部长在宴会上满场走,逐桌敬酒倒是早期社会所罕见的。日前我出席怡和轩俱乐部的晚宴,一位已入籍的新移民朋友看到宴会主宾,文化、社区及青年部长兼律政部第二部长唐振辉,在怡和轩主席胡财辉的陪同下,一桌过一桌地敬酒合照,不禁惊叹部长的亲民作风。他说,在中国哪有领导人来跟你敬酒拍照,只有出席者争着去跟领导人敬酒,而且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靠近他们身边的。

时局变化无常,美国与中国的博弈导致更多区域国家被迫“选边站”的忧虑加剧,超级大国都在向其他国家发挥影响力。政治领导人不断重申的信息,一再告诉国人我国隐忧的真实存在。

土生土长的华族新加坡人没有可能自认华侨,国家各方面取得成就,在国际上是优等生,不少发展中的小国把新加坡当作模范国家,不管是什么种族身份,新加坡人对国家的自豪感,甚至有时候会让外国人感到不舒服。

李显龙总理也多次提到人民与政府的互信问题,他今年4月间在新加坡中央医院客卿讲座及宴会上指出,我国的抗疫之路能够走到今天,有赖于三项因素:坚韧的医疗系统、有效的公共卫生应对措施,以及人民对政府以及彼此之间的高度信任。他也引述医学期刊《柳叶刀》的文章,证明人民对政府的信任对抗疫的重要性。他形容疫情对国人是一场“火的洗礼”。

这块小土地风调雨顺,社会享有良好治安,举目可见我们奋斗成功的标志。人民不认同这里,还能认同哪里?

最近,政府不断重申的一个信息是,要维护新加坡多元种族和谐,加强国家认同感,新加坡华人是新加坡人,是华人,不是华侨。唐振辉10月22日在怡和轩联欢晚宴上的英语致辞中回顾,从早年移民社会、殖民地时代到独立后至今,各移民族群在这里落地生根,并形塑了更强的国家认同的演变。

三年来的抗疫,国人同舟共济,人民与政府之间的互信加强了。过去几项国际调查显示,疫情期间,新加坡人最相信政府。

他说:“……我们重视华文,希望华族传统价值观继续是新加坡的华人身份认同的基础。但我们同样自豪的是,经过了63年的自治,我们现在有了属于新加坡人的华族文化和身份认同。” 唐振辉语重心长的话,在于提醒一项人们已视之为理所当然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