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一而再地“怂恿”其他准律师作弊,对此大法官认为,若她首次这么做后意识到这是错误的,那或许还能归咎于一个人在某个当下做了不正确的决定。但C重蹈覆辙,而且在作弊行为被发现后,她也没有第一时间坦白实情。身为始作俑者的C所犯下的错误,无疑比另两人严重,毕竟A和B并没有在作弊行为中获益。然而,无论是出于什么理由或在任何情况下,他们都应秉持诚信,不能答应提供答案给另一名考生。

早餐时间

不久后,技术问题获得了解决,担心不够时间完成考卷的A开始埋头答题,但她没有退出通讯平台。她注意到C频频在群组中“求救”,询问某一道题的答案。代表律师告诉大法官,在想赶紧“打发”C的情况下,A没多做思考就把答案发到群组,她是在受到压力的情况下犯了作弊的错误。在另一个考卷的考试中,C又一次上通讯平台向群组要求救援。同样的,B也是在被索讨答案的情况下犯错。

因受冠病疫情影响,那一年的考试以线上形式举行。其中三名作弊者在考试之前组成学习小组,并且会通过网络通信平台讨论学习内容。就在参加“职业道德”考卷的考试时,A发现自己无法顺利下载考卷,情急之下决定上通讯平台联络B和C,结果发现大家面临相同的问题。

四名在2020年律师专业考试中作弊的准律师,上个月26日要求撤销执业申请,获得大法官梅达顺的批准。聆讯过程中,在大法官的仔细追问下,作弊过程的一些具体细节一一浮现。

在有关准律师作弊的新闻报道中,有名有姓的11名作弊者,一直被视为犯下同等错误的同一组人,没有差别对待。直至上个月底的一次相关聆讯中,个别作弊者的不同面目渐渐变得清晰,让人了解到看似同样的错误行为,背后有着不同的动机与理由。

(作者是《联合早报》高级记者)

在无风无浪的顺境中,人们自然比较容易维持端正的品行,但一个人所面对的真正考验是,当困难发生时是否还能选择遵守自己的底线,尽管这么做可能带来不便,或得以比较艰难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在没人看得见的“线上”考场上应保有诚信,在应对要求刁钻的客户时也必须如此。若被要求做出违反专业操守的行为时,就必须坚持说“不”,坚守律师应有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