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屋发展局早在1960年成立,1983年完成了四个“五年建屋发展计划”。那一年的统计局年报记录:建屋发展局管辖的组屋共46万零656个单位。
因此,再过10年,很可能就会有非卖不可的老旧组屋排队进入市场了。1990年代,每年都有两三万个组屋单位建成,也就是说,到时每年也就有那么多组屋步入暮年。
这40多万个单位的组屋,只有少数已拆除,其余的,明年就都满40岁了;其中一些建得更早的,屋龄更是超过半百。
可用公积金买房是我国拥屋率居高的主要原因。目前,转售的旧组屋要让买家可以住到95岁,才能动用公积金存款支付住宅成交价或估价。如果不这样规定,有可能一对30岁买家耗尽普通户头存款,买了50年屋龄的组屋,到屋主80岁时,组屋契约归零,到时住哪里?
年轻人不能全数用公积金买老房子,另一方面,对50多岁的买家来说,能动用的普通户头存款其实也跟现金无差别(满55岁就能提出了)。
10年后,整体房价很可能依旧高企,但不同的是,老组屋为买家提供了多一种选择,至于折扣多少,就拭目以待吧。
用大量现金买房对大部分人来说并非易事,加上买到手的房子增值机会微乎其微,老旧到只能再住30年的组屋,必然是消耗品而非投资。估计除非房价便宜,不然买家不会出手,更何况这样的房子每年都有上万个单位供应。
一间组屋能住两代人,只是第一代屋主不在时,往往是由他人的第二代接手。老人留下的老屋,更多时候只能套现。
人当然也会老。建屋发展局曾估计,只有不到2%的组屋屋主会活得比屋契久。假设屋主在30岁时领到新屋钥匙,房子50岁时,他们就满80岁,接近预期寿命83.9岁了。他们不在的时候,原则上孩子可以继承组屋,但事实是,他们的孩子也40岁左右了。他们要不已经成了家,有了自己的房地产;要不就在35岁时迫不及待买了转售组屋。拜过去组屋转售价节节上升所赐,大家都知道越早买越划算。就算能力所限买不起四房,也能买间三房式,再靠房租偿还贷款。
众声道
为了缓和冲击,政府在2018年宣布VERS(自愿提早重建计划),让居民在组屋屋龄达到70年时,投票决定要不要将屋契集体卖回给政府。但政府也不是有求必应,只有获选组屋才可参与这项计划。
越来越多人相信房价只涨不跌,担心后代买不起房子的人也越来越着急。
(作者是《联合早报》视觉部副主任)
年轻的买家仍可用公积金购买,但可动用的金额有所限制。换句话说,要有足够的现金。
这些组屋中的“建国一代”,走到生命的半场,大家更关注的是它们的价值。老组屋的优点在于交通方便、设施齐、面积大,但关键是买方要握有一定的现金。
新加坡在很多方面跟其他国家不一样,房屋政策就是名副其实“一眼”看得出的例子,无论身处何地,只消开车15分钟,就能看见鳞次栉比的组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