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俄乌战争爆发以来出现了几次重大的转折点,2月28日俄乌首次举行无条件谈判,意味着俄军的“闪击战”失败,从歼灭战变成了消耗战。3月25日,俄军宣布完成第一阶段目标,准备从基辅一线后撤,意味着俄军的作战目标从改变乌克兰政府,变成了占领顿巴斯以及亚速海沿岸。4月1日被揭发的布查惨案,则导致战争性质大变,俄乌之间围绕这一事件的外交舆论战还会持续,但对战争的影响已经形成:哈尔科夫到马里乌波尔一线的“会战”与决战将加速到来,更重要的是,战争的解决以及战后秩序安排,也将因布查惨案而大为不同。
毛泽东在《抗日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曾强调,抗日战争的胜利有赖于三条统一战线:中国国内的抗日统一战线、国际统一战线以及日本国内人民反战的统一战线。俄乌战争爆发之后,乌克兰国内的抵抗意志和韧性大大出乎外界预料,尤其是在哈尔科夫、马里乌波尔等所谓亲俄地区的抵抗,说明乌克兰国内已经形成了统一战线。北约以及一些西方国家对乌克兰的支持一直停留在防御性、轻型武器的层面,可以帮助乌克兰抵抗俄军的进攻,但是要完成战略反攻,难度非常之大。布查惨案发生之后,俄乌战争相关各方出现了重大的变化。
俄军从基辅外围撤退之后,基辅郊区的布查出现了数百平民惨死的景象。虽然俄乌双方各执一词,但是惨案的真相最终将会大白于天下,国际媒体以及相关专业机构已经进行调查。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借助科学的调查方法,真相不会被淹没。
作者是吉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副所长、教授
布查惨案之前,俄乌之间的战争主要是军人与政府之间的问题,战争的政治属性是非常鲜明的,服务于国家利益。在此过程中,俄乌双方寻找利益的妥协点,有可能达成平衡,实现停火止战。
俄乌双方在土耳其进行的谈判原本朝着达成停火迈出了一大步,克里米亚半岛、顿巴斯地区的领土暂时或者在一定时期搁置,双方寻找“体面退出战争”的妥协点,这未尝不是一个各方能够接受的结果。布查惨案之后,北约以及部分国家改变了态度,美国追加1亿美元军事援助,计划向乌克兰提供远程防空系统、岸基反舰系统;而北约国家将向乌克兰提供苏制坦克、火炮等重型武器。这些武器系统的进入,无疑会打破目前俄乌两军的力量平衡,乌军战略反攻也可能提前到来。
平民惨死的视频和图片无疑激起了全球义愤,俄乌战争朝着“绝对战争”的方向升级,愤慨、复仇之心将成为驱动战争的重要因素;而俄罗斯军队越来越成为德国法学家及政治思想家卡尔·施密特所说的“绝对敌人”,战争的进程和结局将因此而发生巨大的变化,未来的和平将建立在一方的绝对胜利基础之上。
最后,北约以及一些国家开始向乌克兰提供重型武器,战场的态势会由此发生大逆转。在布查惨案之前,泽连斯基多次呼吁西方国家向乌克兰提供飞机、坦克、防空系统,但是北约基本拒绝了,其中的原因不外乎,重型武器的运输和援助可能会引发北约与俄罗斯之间的战争。另外,重型武器投入战场可能会加速乌军的战略反攻,引发俄罗斯使用战术核武器等危险的情形。
一是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公开承认,自己以及德国误判了俄罗斯情势,尤其是北溪二号天然气管道也是个错误。施泰因迈尔承认,将俄罗斯纳入欧洲大家庭和共同安全架构的努力失败了。他进一步表态说,只要普京继续在位,德俄关系就不可能回到俄乌战争之前。
布查惨案以及后续可能暴露出来的平民惨死,遭受屠戮的事件无疑会让泽连斯基、乌克兰军队以及民众激起复仇情绪。俄乌战争朝着绝对战争的方向升级,俄罗斯军队、政府以及总统普京将成为乌克兰人的“绝对敌人”。普京所说的俄乌同属一个历史、精神、文化共同体的兄弟打成了“血仇”,在“绝对敌人”面前,乌克兰国内的民族差异会被大大抵消,俄乌战争成为民族之战,也是乌克兰民族锻造之战。
二是波兰总理公开质疑马克龙与普京频繁对话,是否有效果,而马克龙不得不解释自己并没有“讨好”普京。
其次,欧盟以及北约对俄罗斯的定位发生变化,法国、德国等相对中立的国家与俄罗斯进行沟通的合法性受到质疑。
首先,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已经表示不会与普京举行会谈。他在联合国的发言中提出,要么将俄罗斯开除出安理会,要么对安理会进行改革,再不济就自行解散。为了惩罚俄罗斯入侵乌克兰,联合国大会4月7日表决通过暂停俄罗斯在人权理事会的成员国资格,莫斯科其后宣布退出理事会。
三是在48小时内,欧盟多国驱逐共200多名俄罗斯外交官,俄罗斯与欧盟国家之间的外交关系进一步降级。德国、法国算是俄罗斯在欧盟中“最后”的对话者,随着情势的恶化,与俄罗斯继续对话也将被视为一种绥靖。
笔者曾认为,3月25日俄军宣布从基辅一线回撤,俄乌双方回到了“顿巴斯小战争”的状态,由此双方可以找到局势降级的途径和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