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是全球性灾难,全球本当团结一致。但我们看到的却是,某些大国利用疫情攻击其他国家,将疫情作为激发国内民族主义、助长对他国敌意的工具。可以预见,冠病大疫不但不能促进人类反思与进步,反而会加剧世界分裂,尤其是大国分裂;而且,疫情越严重,分裂就越严重。危难未必使国家或人类进步,反而常使之倒退。人类不是不会反思和进步,但通常要经历惨痛的教训。
其二,地缘政治、大国争端更加险恶难测。
究竟是乡民心态更朴实,还是某些精英心态更理性?孰是孰非,此不断言;做快乐的眼前人,还是做痛苦的苏格拉底,亦或是做清醒的逐利者,这也是一个问题。但美国和中国的人口调查结果分别表明(都在2021年公布):在美国,过去10年,白人人口自建国以来首次下降;在中国,人口出生率创新低。
我一直在观察和了解人们的心态,虽然样本不多,对外国也不太了解,但大体可以说,越是精英阶层,不安全感越重。反倒是,我回到乡村,发现乡民更惬意、安然。的确,这些年,中国乡村的设施和条件改善不少,乡民有理由开心。心态很大程度取决于对未来的预期,预期又取决于对因果链的分析,对因果链的分析又取决于认知。
其四,技术继续裸奔,却不知奔向何方。
若全球统一策略,打歼灭战,一个月即可憋死病毒。但由于政治、文化等的差异,各国却各自为政,有的施行歼灭战,有的实行持久战;有的想“清零”,有的想“躺平”,这必定导致全球防疫控疫的整体性失败。由于病毒不断变异,其医学后果不可测,导致某些“躺平”的国家又想“起身”,围歼病毒。然而,效果难乐观。
人要面向未来而生存,须要建立关于未来的因果链,即他作出何种举措(因),大概率会导致什么结果。若因果太难确定,则很难做长远规划。从2021岁末回首看和向前看,因果确定性在哪里?
四年前,我写了一篇小文《二战以来最不确定的时代》(《联合早报》2017年9月25日)。值此岁之弩末,我想说,2021年似乎是最混乱的一年。若以冷战结束的1991年为二战之后的一个分界线,我实在想不出哪一年比去年更不确定。
第二,美国的根本目的不是撤出阿富汗,而是转移战场。作为当今唯一的超级大国,无论是出于对对手的“恐惧”,维护自己的“利益”,还是捍卫帝国的“荣誉”(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所言战争的三大动力“恐惧、荣誉和利益”),它都将集中力量对付它认为的主要敌人,因而从阿富汗转移的力量,必将在其他地方以更猛烈的方式爆发。
(作者是四川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际秩序有一个定律:地缘政治和大国争端的前沿在哪里,哪里便是最危险之地,不论那里是主角还是棋子。例如,春秋时期,因地处今河南的宋、郑二国处于晋楚争霸的前沿,所以两国遭遇的战争特别多。此如清代学者顾栋高所言:“中州为天下之枢,而宋、郑为大国,地居要害,国又差强。故伯之未兴也,宋与郑常相斗争。逮伯之兴,宋、郑常供车赋,洁玉帛牺牲以待于境上,亦地势然也。”(《春秋大事表》)当前,中美关系的恶化使台海自二战以来第一次成为地缘政治和大国争端的最前沿,因而也是世界上最危险的地区之一。
许多人都在预测未来,但可以肯定的是,2020年1月之前作的绝大多数预测,大至国事天下事,小至个人私事,统统失效,因为没有人能预料冠病大流行,并将这个巨大变量纳入考虑因素中。尽管全球秩序因疫情而大乱,但在去岁末今年初,多数国家还是试图遏制疫情,期冀柳暗花明。
在中国,也有几个经济爆点。不少人都知道房市有地雷,但没想到,恒大“大”而不“恒”,恰在今年引爆危机。教育日益内卷化使许多投资者看中由教育焦虑撑起的日益庞大的教培市场,但谁料“双减”政策使教培市场近乎崩盘(这不是坏事)。而河北霸州市出现大面积大规模乱收费现象,被国务院通报和问责,尤有警示意义。前些年经济和税收高速增长,财政支出也高速扩张。但近些年经济下行,开源不易,节流也难。这个问题,短期内恐很难解决。
其三,经济秩序震荡不安。
至于对这个世界的因果链或确定性的认知,则因人而异。人们的心态大体呈现出一种反差:认知越深远者,似乎越惶惶不安。或许是因为他们看到的巨大不确定性引发了内心的不安,产生对社会、对人类的忧惧;或许是因为他们认识到这种不确定性很可能危及他们积累的财富或地位。
2021年,值得关注,是因为它预示着未来;2021年,不值得怀念,也是因为它预示着未来。
第一,塔利班回归,于阿富汗、中亚、中国分别意味着什么?若阿富汗自己的经济产出不足以维持本国政府和国民的基本生存,且外援减少,它是否会外溢出自毁性杀伤力?这跟古代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因冬天大寒,牲畜冻死,无以续命,不得不南下侵略抢劫,是同一道理。
在美国,拜登政府《重建更好未来》(Build Back Better)法案获得通过。但巨额支出从哪里来?藉着帝国之威,大量量化宽松又在薅全球羊毛。
其实,两岸关系不是问题,中美关系才是问题。因为于美国,虽然台湾是很重要的棋子,但只是棋子,而台湾则是中国的核心利益。如果美国非要利用台湾遏制中国,中国很难不反击。若美国利用代理人战争,诱使中国掉入陷阱,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是否会因此中断?若事态失控,中美大打出手,以两国之体量,是否会引爆全球?
当然,全球的可能爆点不只台海。俄罗斯增兵俄乌边境,双方剑拔弩张,欧盟、北约均严重关切。美军仓皇撤出阿富汗,让国际社会笑话。但笑话之余,还得冷静思考其因果。
冷战结束后,大国博弈的结构发生变化,中国日益成为美国的靶标,但因九一一事件、2008年金融危机等而延宕。奥巴马重返亚洲,试图不与中国直接翻脸,而以编笼子的方式对中国瓮中捉鳖,但笼子未编好便下课了。特朗普上台,推翻奥巴马的策略,直接与中国撕破脸,中美关系断崖式恶化。人们曾想,疫情可能会有一积极效果,即特朗普因抗疫不力而下台(若非当时美国疫情失控,他几乎必然连任),为白宫新主人改善中美关系创造可能机会。但是,拜登上台,中美关系并未改善,拜登只是大体重回奥巴马的编笼子策略。
可是,许多国家的许多人都没有认识到,战争可以区分敌我,瘟疫不分敌我。在这个全球化的地球村中,没有任何一国能够独善其身。要控制疫情,首要是策略协调、统筹规划,其次才是物资人力互助。本来,各国应该磋商,寻求协调的抗疫策略,避免策略冲突。
谁能安然?
因疫情打击,全球经济严重受挫。不少国家致力于恢复经济,而量化宽松成了重要手段。
有人说,中国开放三胎会有效果,但此说法似乎是先建顶楼再建一楼的逻辑笑话:欲生二胎者的基数是已生一胎者,而非育龄妇女;欲生三胎者的基数是已生二胎者,既非生一胎者,更非育龄妇女。放开二胎的效果都不显著,放开三胎的效果怎么可能显著?不信,可放开十胎试试效果。撇开这个逻辑笑话,中美两个大国的人口统计数据,似乎表明了民众对今天的感受和对未来的预期。
若要问2021年有什么确定的,那就是技术继续裸奔,例如,脑机技术大步前进,这是很重要的技术。但这意味着什么呢?技术的效用受社会结构的制约。在一个稳定的世界,技术进步的社会效用较可预期,但在一个混乱的世界,则很难说。这犹如,一个只有弓箭的社会日益混乱之时,有人发明了火枪,火枪会导致何种社会效应呢?
在蒋氏父子执政期间,两岸的底线是很清楚的。大陆相信蒋氏父子绝不会“分家”,也不会甘当美国棋子。为了表明两岸之间是“兄弟阋于墙”,炮打金门演成了双簧。但而今,美国明显想把台湾作为棋子,而蔡英文又甘当棋子,使得两岸的底线不断后撤;台海危机,前所未有。
其一,疫情反复无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