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为了要让小贩中心变成全民的饮食中心,在不改变食物价格的前提下,业者也可以从流程、科技、制度和员工等方面创新,设计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模式,而不是尽从低价劳工外包方面下功夫。

碗盘托盘等的卫生和回收问题,变成用罚款的法律问题来解决,是件非常不幸的事。这本是个可以解决的系统问题,却被推进了“道德和文化”的领域。如果把小贩中心当成一家餐厅来看,所有服务和卫生等都应该是业者的问题,而不是顾客或厨师的问题。

如果这些问题能够顺利完满解决,成功申遗之后的小贩传统,或许就不会面临青黄不接的延续困境了。三个棘手的问题都有其特殊的背景和挑战,不管是对个别的小贩摊主、小贩中心的“业主”和负责单位、顾客和市民来说,也有其不同的迫切性和需求,因此不是能够用简单“一刀切”的方法,快刀斩乱麻地解决。

作者是电子工程师

日前重回亚逸拉惹工业区的一个食阁,每单交易不论大小,顾客都必须要取一个托盘和预收托盘费,用餐后回收时通过高科技摄影自动退款,流程通畅,几年来都经营得好好的。当然个中也有些小细节和设计,以防一些有意或无意的摊贩和顾客的犯规行为,不过总的一句,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自从申遗成功以及冠病疫情的挥之不去,有关小贩中心的问题就频频出现。综合起来,主要是无现金支付、碗盘回收和卫生,以及外送服务这三大问题。

这一次的疫情冲击,可以说是给整个小贩中心文化一个重新思考的机会。如果我们把小贩传统定位为“让一家大小和朋友随时可以方便聚在一起,享受大众负担得起的价廉物美的传统食物”的文化,我们就应该从这入手,考虑在新常态下要如何达到这个目的。如何延续这文化,要如何不跟着旧思维任其自生自灭,也不要一味靠最低价格,而要顾及其真正的营运成本等等,全面正视和解决这问题。

从问题的重要性来看,无现金支付是步向未来数据金融发展的第一步,所以应该先得到优先考虑。碗盘回收和卫生则是有关正常营运和劳工问题,也算是燃眉之急,所以排其次。至于派送服务以增加营业额的问题,是因为防止疫情传播而实行的堂食限制所引起的,禁令一旦被解除,这问题就没这么迫切了,所以可以从长计议。倒是小贩助手和厨艺的传承问题比较需要关注。

业者可以收取高服务费,以高科技方式经营,又或用赏罚制度对待顾客,就看顾客决定要不要光顾了。这也可以是个经济问题,而不应该是法律或道德问题。

摊贩还是一样要接受现金,以防系统故障和不愿用无现金支付系统的顾客。若要完善整个系统,顾客付账后,应该把“收据”投射到一个小贩容易看得到、看得懂的显示屏,而不是像现在把手机在小贩面前晃一下,就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误会了。

多数小贩也要当面付账给食材供应商,他们是否也可以无现金交易呢?最后的一道障碍当然就是处理所得税和报税等的问题了。所以说这其实是个相当复杂的“生态链问题”,不是几招急功快赢的科技提议就可以解决的。

派送服务也是一个全体系统问题,除了硬件软件的收费和佣金等等技术费用,整个系统要考虑流程,不同公司派送员的聚散,放置食物和认领,还有副食如咖啡茶水,红豆冰糖水等难外卖的问题。至于摊贩,他们还要想想如何在一群看不到的顾客,以及在摊前排队的熟客之间取舍服务顺序。

从大环境下手解决了小贩问题,带领全体旧小贩进入新一代的小贩中心文化,小贩手艺的延续应该也会水到渠成。只用便利膏药贴的快赢方法,见痛止痛,终归是不能解决风湿关节炎问题的。

如果无现金支付是个科技问题,解决方法就直接又容易了。常听说外国连乞丐都会这玩意,我们的小贩不可能连这样的知识水平也没有吧?首先是要了解顾客所拥有的林林总总不同的无现金付款方式,各种方式的优惠、回扣和收费,甚至付款硬件也不一样。从小贩方面来看也是如此,除了各种硬件的装置,当然还要考虑佣金、抽成以及何时才能收到现金。

派送服务本来就不是小贩这类低额交易的经营模式,小贩主要是方便居住在附近或在附近工作的食客,那些闻名远道寻访的顾客是少数。所以只要有堂食,有上班族的顾客群,仍可以亲自打包,派送服务并不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