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江启臣当选的时间,正逢中美关系因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的打压、特别是围绕疫情而严重对抗之时,又逢北京在香港治理问题上遇到挑战,引发台湾民意对北京的排斥情绪。这是实际的情势,作为新上任的国民党主席,必须有所回应,这是可以理解的。
2020年3月,江启臣当选中国国民党主席。在竞选过程以及当选后,江启臣一改国民党历届主席对于“九二共识”的认知,实质上抛弃了“九二共识”和所谓的“一中各表”。
现在正是考虑何去何从的时候了。
国民党有自身光荣的历史和传统,坚持一个中国立场,即使在与大陆争夺联合国席位时,也宁失席位而不放弃“一个中国”,在目前的宪法中还是坚持这一精神和立场,令台独分子如鲠在喉,修宪动能不减。
民进党知台独不可行而要坚持高喊台独口号,反倒是国民党放弃了自己的旗帜、自己的口号、自己的创党精神。回想当年,蒋介石明知“反攻大陆”不可能,但是一直高喊“反攻大陆”,既是鼓舞败退台湾的老兵,也是凝聚内部力量,稳定民心和政局,获取合法性的重要战略考量。
江启臣受命于国民党大选失利后的低谷时期,特别是在大选中国民党没有赢得广大青年的认可,那些被认为是A咖的国民党大佬知难而退,为相对年轻的江启臣提供了最好的机会,同时也承载着全体党员对国民党重振旗鼓的期盼。这原本是一着好棋,在艰难面前,得到马英九等大佬的认可和支持,愿意“众星拱月”,局面也算难得。
这是国民党令自己“名正而言顺”的合法性基础,是与大陆开展政治互动推动两岸长期和平稳定发展的政治基础,是台湾长期社会动员、与民进党持续开展竞争的一面旗帜。因短期的危机和不利,随意丢弃,令江启臣领导的国民党议题站位不高、社会动员能力薄弱、政治局面无法打开,基层党员的失望可想而知,对江启臣作为党主席的挑战也尾随而至。
但是,政治家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立足当下看长远。民意似流水,随情势而变动,要看发展的大势、大局、长远和未来。作为历经百年风雨、历经艰难困苦、历经危机危难的国民党,更应该从自身的历史中吸取经验,保持战略耐心和定力,坚守自己的立场与精神。
在接受外媒采访时,江启臣又提出大陆是台湾的最大威胁,受到中国大陆台办严词批驳。江启臣担任主席以来,国共两党联络中断,国民党在两岸关系上无所着墨,无所进展。在岛内,热衷于在疫情疫苗问题上纠缠,在战术层面一二再、再而三、三而竭,掉到民众党的战斗层级,失去全面社会动员能力,民众不买账,民调起不来,江启臣领导如此低迷的国民党,如何指望2022年地方选举和2024年总统选举?
江启臣的国民党何去何从?如何打开新局,争取重返执政?答案不言而喻。
急于表现非凡、与以往大佬切割、急于讨好年轻人的江启臣一上台,就草率抛弃“九二共识”,自然也就没有得到对岸的祝福,对江启臣领导的已经在野、自伤严重、抛弃了“九二共识”的国民党,北京连“听其言、观其行”的兴趣和耐心也没有,一直不予理睬,不抱希望,不相往来,也不给面子;对江启臣指大陆是台湾最大威胁时,立即予以严厉批驳。
最近美国印太政策协调员坎贝尔明确表示美国不支持台独,民进党大佬当着陈水扁的面实话实说台湾独立不现实,台独是民进党的“理想”;换言之,这是民进党的一面旗帜,一个社会动员的口号而已。
国民党在两蒋时代遇见过风雨和危难,1949年败退台湾,政权风雨飘摇;1971年美国时任国务卿基辛格秘密访问北京、随之美国时任总统尼逊访华、失去联合国席位和日本等重要邦交国,但那时的国民党提出处变不惊、庄敬自强,坚持一个中国的政治立场,维持自身合法性,努力在建设和发展台湾中赢得民众,特别是蒋经国,在政权轮替后依然得到普遍的认可。
美国曾经为了“体面的和平”撤离越南,今日又“体面”地撤离阿富汗。明确不支持台湾独立的美国,难以长时间在台海与中国大陆对抗,迟早要“缓和”及“和平共处”,台海的长期和平稳定发展还需要两岸自身主导、互动,江启臣的国民党自失立场,丢掉了与北京互动的优势,如何参与两岸互动,如何与民进党竞争?在新的形势下,如果蔡英文的民进党“发夹弯”,等待国民党的又是什么?
江启臣的国民党能够在台湾作为一种重要政治力量,是国民党历史传承的力量在起作用。抽离了自己的历史和长期坚持的精神,国民党也就失去了自己的精神之钙。
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有独特的心理积淀,追求统一是中华文化的基因,马英九认识到这一点,知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中国不是苏联,即使是苏联,作为主体部分的俄罗斯依然统一,就连流浪在外的克里米亚也借机收回,两岸追求长期和平发展直至水到渠成,实现双方接受的统一,是大势所趋。
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博士、时事评论员,现任教于湖州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