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聪发是瑞信德亚洲律师事务所资深合伙人,中国东盟商务联盟主席;陈瑱是瑞信德亚洲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及中国国际业务部负责人)
归根结底,必须在确保金融业健康稳定、维持公平竞争环境,以及鼓励金融科技创新之间取得平衡。就这一点,新加坡一个值得借鉴的解决方案,是实施由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管理的监管沙盒。监管沙盒为金融科技公司提供了一个让其在有限的时间内,向有限的市场测试其创新金融服务,同时就通常适用的监管要求获得豁免,和金管局进一步监管支持的机会。
然而,从科技发展的角度而言,高准入门槛及高监管要求是否会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中小型金融科技企业发展的壁垒,进而导致行业话语权被掌控在少数巨头手中?这一点似乎与金融科技业希望通过科技打破传统金融行业下,资本为第一话语权的愿景并不契合。
同时,如蚂蚁集团这样的行业巨头,亦被批评是利用科技的名号,规避了政府对传统金融业的监管,获得以金融稳定性风险为代价的极速增长。管理办法亦对涉及网络小额贷款监管的一些核心问题作出了规定。
科技创新与立法监管的平衡是这个时代永远的热门话题。无论是蚂蚁集团这样的商业巨擘还是其他个人,都可能被其中的变革所影响。虽然过程中难免有探索和反复,但是相信科技的发展和监管的完善,整体依然会保持不断前进的态势。
中国与新加坡作为科技领域创新的领先者,可以互相借鉴学习,进一步探索就金融科技等新兴科技进行监管的最佳方案。
笔者留意到,中国在2019年也开始尝试类似制度。值得留意的是,中国获批参与的公司,普遍为已持有金融牌照的较大规模的公司,而新加坡的沙盒制度并不将是否持有牌照作为核心考量。笔者认为,新加坡的做法或许更符合沙盒制度鼓励创新的精神。
首先,对于网络小额贷款公司一直被质疑的资本金过低而杠杆率过高的问题,管理办法规定在单笔联合贷款中,公司自有出资比率不得低于30%。同时,公司通过标准化(如发行债券)及非标准化(如股东贷款)融资的合计融资规模,应不超过公司自身净资产的五倍。
此外,新加坡也与时俱进地推出了数码银行执照,为网络时代的银行服务提供更多可能。据金管局12月4日的公告,蚂蚁集团的全资子公司也获得批发数码银行执照。
网络小额贷款通过大数据等新型科技风控手段,以其贷款程序的简便性和对贷款人资格的低门槛,客观上为传统金融业所较少触及的低收入群体的借贷需求提供了新的可能。
若管理办法最终依目前版本实施,无疑将为网络小额贷款行业引入更全面及系统的监管体制。这或是蚂蚁集团被中止上市时提到的“金融科技监管环境发生变化”的题中之意。笔者认为,从加强监管的角度而言,未来就管理办法的施行将会进一步规范新兴的金融科技行业,也可能减少金融科技对金融系统稳定所带来的冲击。
相关专业人士普遍认为,此次暂缓上市与银保监会同中国人民银行在2020年11月2日发布的《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管理办法”),及其对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的监管或带来的变革有直接关系。
蚂蚁集团原计划在沪港同步发行的首次公开募股(IPO),无疑是2020年全球资本市场最热门的话题之一。这一本将在2020年11月5日创造全球IPO最高市值新纪录的项目,却在其原定上市日的前两天被紧急叫停。
这些规定都要求包括蚂蚁集团在内的网络小额贷款服务提供者,若希望在管理办法实施后继续维持现有的借贷规模,必须进一步扩充资本金及降低杠杆率。此外,除非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的批准,网络小额贷款公司不得跨省经营。这一规定,亦将如蚂蚁集团这样的行业巨头,进一步纳入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的监管范围内。
当然,除了为推动创新而允许一定的监管例外,及时跟随科技发展而更新监管体制也十分必要。如新加坡于2019年1月出台的《支付服务法》(Payment Service Act),就提供了一个前瞻性的制度,以规范支付服务领域的创新,有效地管理了创新所带来的技术风险、各支付解决方案服务商缺乏统一标准等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