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任职于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
在战后国际秩序中,无论是全球经济贸易的空前繁荣,还是被全球性金融危机所拖累,无论造福还是为祸,美国都居于主导地位,也是最大的受益者。特朗普上任以来高举贸易大棒四面出击,指控国际社会对美国“不公平”,是一幅非常魔幻和滑稽的图景。即使美国最终宣布退出世贸组织,对当前的多边国际贸易体制也并非灭顶之灾。
美国的软实力——即国际声誉、国际制度和国际信用,是吸引国际投资和人才向美国汇聚的“比较优势”。虽然美国的单边主义,目前看似没有对硬实力和霸权地位造成实质影响,但特朗普执政的非理性,对美国国际地位的贬损将持续显现出来。
原定于2005年1月1日前全面结束谈判,但至2005年底为止仍未能达成协议,最终于2006年7月22日世贸组织总理事会的批准下正式中止。期间各成员国均抽调了精干力量,挹注了相当数量的政治和经济资源,但谈判最终黯然中止,不仅影响了世界贸易体制的改革升级,同时也冲击了世贸组织在国际贸易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其次是妥协替代共识,多边机制的谈判思路是寻求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这往往意味着谈判各方的利益诉求,都要做出较多的保留和妥协。
祸兮福兮
秉承“弃约精神”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又嚷嚷着要“退群”了。7月以来,特朗普声言“退出世界贸易组织(WTO)”的传闻甚嚣尘上。
美国看似孤立,但以目前美国的霸权地位,在与任何谈判对象就任何议题展开的双边磋商中,美国的相对地位都能保持优势,美国的影响力能够最大化的发挥,美国的利益诉求能够受到谈判对手的充分尊重。相较于多边机制的妥协和低效,特朗普更青睐双边磋商、排斥多边机制,原因就在于此。
相反的,由于少了美国的掣肘,延宕多年的世界贸易体制改革可能迎来新的转机。“特朗普冲击”给世界带来的不确定性并非全无好处。多边谈判的成果丰硕,但局限性也十分明显。首先是效率比低下,多边谈判以马拉松式的谈判进程著称。世贸组织于2001年11月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第四次部长级会议中,开始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议程聚焦农业、非农产品市场准入、服务、知识产权、规则、争端解决、贸易与环境,以及贸易和发展问题。
特朗普上台后的一系列行动表明,此人对国际合作、国际机制和多边协调抱有很深的成见和不信任。在贸易问题的操作层面,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商务部和国务院,都受总统的直接领导,立法和司法权对这些部门和总统本人的制衡相对较弱。
在美国退出后,日本成了TPP中的执牛耳者,排除了美国的功利主义掣肘,TPP的谈判以空前的速度敲定协议文本,由各成员国带回签署。欧盟和日本同样成为美国保护主义直接受害者后,双方迅速敲定了大幅降低关税的EPA协议,翻开了经贸合作新的一页。世界贸易在摆脱跟美国互相绑架的局面后,重新进入了革新与发展的快车道。这算是贸易霸凌主义惊醒全世界后,特朗普带给国际贸易机制的“意外福音”。
由是观之,美国目前发出的“退出世贸组织”信息,主要是在虚张声势、制造紧张气氛,为反制世界各国在世贸组织内部仲裁机制下对美国的围剿制造舆论。但特朗普任内已经多次践行了退出多边机制的恐吓,所以对此次退出世贸组织的动向不能姑妄听之。
参照TPP发起的美欧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TTIP),也因为美欧双方的分歧巨大、进展缓慢而遭到了冻结。美欧日三个经贸主体的关系在当前呈现的稳态,是各方利益博弈趋向均衡的结果,就像分子之间同时表现出引力和斥力一样。如果美国想要挣脱当前美日欧的贸易机制框架,三者间紧密的经贸联系就会冲击美国的经济,对美国的单边主义形成牵制。
备受特朗普本人及其拥趸推崇的所谓“交易的艺术”,实际上都是一些十分简单和低级的谈判伎俩。特朗普推崇所谓的极限施压,都是先开出对方无法接受的条件,并且制造类似“最后通牒”这样不得不谈判的压力,逼迫谈判对象把美国的交易诉求作为最优先处理的对象,然后在正式谈判中采取“退一步进三步”的谈判方式,以更极端和不利的谈判条件威胁谈判对手“两害相权取其轻”,换取谈判对象立场的松动和妥协。这种伎俩屡试不爽的原因,是日欧等谈判对手在政治和经济地位上同美国的霸权地位不对等,而非谈判策略本身有多高明。
如果能够实现美国掌控主导权,并且将多边机制最大限度地向美国、向特朗普的意志倾斜,美国就不会急于退出世贸组织。
虚则实之 实则虚之
但特朗普向世界打响贸易战之后,由于过度依赖美国而被拖延和搁置的一系列自贸协定谈判纷纷重启,并在美国的外部压力下加快了步伐,达成了一系列成果。这无疑是自由贸易的重大胜利。
在特朗普宣布退出巴黎气候协定、TPP谈判等一系列国际协定的过程中,国会和最高法院都没能发挥作用,因此可以预见的是,如果特朗普一意孤行,执意反对美国受世贸组织的约束,美国在他的任期内退出世贸组织,仍然是有现实可能性的。但最终左右特朗普的决定性因素是:美国能否在现行的世贸组织多边贸易机制中争取主动权和利益最大化。
特朗普声称“美国在世贸组织中的劣势非常明显,虽然我们现在并没有打算做任何事情,但如果他们不善待我们,我们就要做些什么了。”特朗普对世贸组织的嫌弃由来已久,上任以来“弃约精神”主导的“退群”行为接二连三,这位不管不顾的反建制总统,会是多边国际贸易机制的终结者吗?
但如果想要在当前的基础上实现更紧密的合作,三者间各自的利益分歧则有可能被放大。特别是在特朗普执掌美国后的一系列政策,已经在欧盟内部激起反全球化的回潮,右翼保守派势力的政治崛起,必将排斥三者彼此进一步融合的努力。
在美欧就关税问题达成妥协意向、日本同欧洲签署经济伙伴协定(EPA)和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开始进入实质性阶段之后,有论者认为,美国放言抛弃世贸组织机制,是为了跟日欧伙伴实现更紧密的合作,以在贸易方面共同围剿中国。这种论调显然是没搞清楚美日欧在经贸问题上根深蒂固的长期矛盾。
从美国升级贸易摩擦以来的一系列举动就能看出,美国仍有足够的实力迫使谈判对象为美国的利益而屈服。特朗普认为,多边主义对美国实现排他性、独占性的利益形成掣肘,这与美国的利益诉求是否合理无关。因此,特朗普政府把“不公平”作为政治口号,实际上是迎合了美国国内反全球化的思潮和诉求,有着相当雄厚的民意基础,因此自然也不能指望美国国内拥护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的政治力量对特朗普有所牵制。
如果美国不惜以威逼利诱来达成交易,即使是在谈判地位中相对实力较强的欧盟,如果无法保持内部团结一致,仍然会被美国在一对多的谈判中分而治之,无法形成统一立场。从中国的历史上也能找到类似的启示:秦灭六国,连横横扫合纵,根本原因在于秦的国力强盛和六国的利益分歧。
在退出谈判前,美国是TPP里体量最大的经济体,正是美国的参与,才使得TPP由一个中小贸易体之间互助的协定,升级为真正的“跨太平洋”经贸协定,但最终在特朗普认定“美国的利益没有得到尊重”后,美国也没带一丝留恋地退出了TPP。
特别是为了迁就磋商进程和保持对话氛围,在某些多边谈判中不得不各退一步以实现妥协,导致多边谈判最终成效不彰,形式大于内容。最后也是最为人诟病的是,多边谈判限制了贸易大国发挥比较优势和规模效益,也限制了中小贸易体运用贸易救济措施维护自身权利的空间。从结果上看,多边机制并未有效纠正贸易中的不平等,反而助长了贸易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