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此区仍有39%其他种族选民,让近期频发的种族议题有发挥空间。若伊党不搅局,选票集中,对执政联盟的威胁更大。此地有不少华人新村,不排除有想投同情票的老选民,加上国家和州内政权已定,一些年轻选民有可能会为了要希盟在议会受到监督而改变投票取向。
按此推敲,马华还是有可能少输一些,但这取决于该党会否继续与巫统合作。若决定不以国阵旗帜出战,则伊党下场搅局的机会极高,届时选票必定分散。
当然,若按目前的选情推算,促成希盟胜选的当地元素还在,所以马华要在这场补选中赢回无拉港的难度极高。不过,输剩一国两州的马华,其实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再输,所以对马华而言,只要能够减少多数票,就能少输当赢。
然而,这是否意味着希盟已未战先胜?以瞬息万变的政局来说,这还有待观察。先说无拉港。这是一个地处城市边缘,但高度城市化、人口密集的地区,注册选民6万多,而当中有61%是华族选民。城市化和华族选民集中的两大元素,让已故议员黄田志在今年5月大选时狂扫4万多张选票,多数票高达3万5000张,痛击同时参选的伊斯兰党、马华公会和人民党候选人。
反之,希盟在这两场补选中胜算虽高,但其实面对一票都不能少的压力。当然,如果希盟在补选中的战绩依然亮眼,则能迫使马华与巫统分手,令国阵体制崩解,进而终结这个老牌联盟的60年基业。
简而言之,马国的这两场补选,看在马华和巫统的眼里,已无关输赢,因为他们只要能削减对手的多数票,就能将这一变化论述为马来选民对希盟政府的不信任。这势必不利还未站稳脚步的新政府,继续争取乡区土著选民支持的努力,甚至能间接影响公正党即将来临的党选。
当然,要论选情,无论是人民公正党出战的双溪甘迪斯,还是民主行动党出战的无拉港,执政联邦政府的希盟胜算依然很高,原因有三点:一,希盟如今掌握国家资源,能推行迎合选情的决策;二,雪州属于高速发展州属,城市化范围很大,政治意识较高,而大选结束不足百天,城市政治热情未减,加上已故原任议员的口碑,所以此地选民,特别是华族,依然心系希盟;三,国阵目前四分五裂,难以跟来势汹汹的希盟抗衡。
由于希望联盟执政至今仍不足百天,完整内阁名单出炉也是近期的事,因此很多国事未定;加上大选后种族议题频传,让这场双补选备受瞩目。双补选除了考验选民对新政府的满意度和刚下野国阵的能耐,更将奠定马国未来的朝野格局,战略意义非凡。
另外,统考问题、大量华裔入阁甚至进入传统上由马来人出任的财政部、国防部,非马来人(基督徒)又囊括了总检察长和首席大法官两大要职(出任总检察长的汤米托马斯甚至无法掌握流畅的国文书写和国语会话能力)等议题,都让部分马来选民感到担忧,并开始陷入选后焦虑。
当然,相比无拉港,双溪甘迪斯更有看头。尽管希盟的胜算依然颇高,但此区经过去年的选区重划后,已从混合选区变成马来人高达72%的马来选区。公正党在本届大选的多数票虽然高达1万2480张,但这是伊党和人民党搅局的结果,若把非希盟的得票统合,上述多数票则会收窄39%至4891张,这是非常接近的比分。如今伊党和人民党皆不参加这一区的补选,选票相对集中,多少会对希盟产生一定程度的威胁,有助巫统收窄得票差距。
(作者是马来西亚时事评论员、拉曼大学国际研究中心研究员新闻与政治学者)
至于民行党,尽管胜局已定,但只要这次补选的投票率不及近两届的大选(即80%以上),多数票就有可能大幅收窄,而近期内阁官职安排、承认统考问题、独中拨款等议题,亦冲着民行党而来,投票率、多数票和得票率的降低,能成为在野党日后的话柄。所以在现阶段一票都不能少,否则就是赢少当输。
若本次补选的投票率无法维持大选水平,在这种局面下,巫统就有望凭着种族议题突围;而继续以国阵旗帜出战的巫统,多少能迎合一些有意强化在野监督力量的其他族群选民的支持。
随着马来西亚雪兰莪州两名州议员先后离世,这个刚实现政党轮替的国家,将分别在双溪甘迪斯和无拉港两个州议席,举行变天后的首轮补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