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华虽然一再宣称华人选票回流,事实真的如此吗?5月9日晚上就可分晓。如果马华再次被华人社会唾弃,该党有必要思考未来的政治路向。
马华的前路充满许多挑战,继续留在国阵将是唯一的选择,在历史洪流中如何自处,考验马华未来领袖的智慧。只要这个国家一直奉行马来人的马来西亚的治国精神,马华将会陷入无力回天的深渊,最终恐怕难逃走入历史的宿命。
从1970年代开始,拉萨已经把内阁扩大,而华人部长的代表席位维持不变,甚至减少,使得华人部长在内阁的声音十分微弱,一切都要看巫统的指示。因此,有华人部长在内阁真的这么重要吗?
马华如果真要取得华人社会的支持,就必须认真看待华人社会的诉求。这次的选举,马华面临极大的考验,而指标性选区是柔佛州的亚依淡国会选区。若该党署理总会长魏家祥无法守住这个具有指标意义的议席,马华参选的其他国州议席势必兵败如山倒,可能使得马华赢得的国州议席会少于上届的七国11州。
1969年之后,马华在拉萨组织的国阵里头,其代表性根本不如联盟时代,因为国阵容纳多个政党的加入,已经把马华与国大党的代表权给稀释掉。这时候的马华完全没有与巫统讨价还价的能耐,只能透过所谓的“协商”来争取一些小权益。相比1969年以前,马华帮助新村居民安顿、为华人社会争取公民权、与华人社会站在同一阵线来捍卫华文教育等等,都得到华人社会的肯定和支持。
从1983年至今的马华,历经30多年,到底这个号称国阵第二大党的华人政党,为华社做了什么?这段时间,马华每年协助处理华文小学教师不足的问题,为STPM(马来西亚高等教育文凭)名列前茅的华人子弟争取进入公立大学,为经历数十寒暑尚未得到蓝色身份证(公民权)的小部分华人而奔走。这些事情都无法一次到位,而是每年不断重复进行的工作。
根据马国政党政治的结构,马华是代表华人的政党,但是该党从陈修信(第三任总会长)时代,就与华人社会的诉求背道而驰,让华人社会陷入愤怒与失望当中。
马华在2008年的惨败,显示华人社会对其之失望;而2013年败得更彻底,也是另一次严重的警讯。如今马华要求“给力马华”,再次老调重弹表示,马华若再度大败,内阁就可能没有华人部长的代表。有华人部长真的这么重要?在联盟时代,华人部长举足轻重,若要为族群争取权益,确实在内阁要有一定的份量。
马华一直抱怨,华人社会无法给该党强而有力的支持,让他们无法在国阵里头争取华人的权益。这一切都是政治语言,1995年、1999年、2004年这三届大选,马华都取得胜利,但是该党为华人社会做了多少事?收购《南洋商报》抑或是双林(林良实与林亚礼)的党争?这些事情都引起华人社会的不满,统考文凭则是延宕将近半个世纪仍未得到政府的承认。这条路走得好漫长,而马华做了什么?
1974年3月,当时马华第四任总会长李三春召开经济大会,他提出了“华人应集合一切现代的经商技术来设立坚强及富有活力的企业机构”的概念。李三春此举是提倡华人提升企业竞争力,并且避免1970年的新经济政策逐步削弱华人经济力量。李三春虽有中兴马华与提升华人社会经济能量的意图,但是华人社会的大好时机已经在1969年消逝;而李三春也在1983年原因不明地黯然引退。
(作者是台湾高雄师范大学东南亚暨南亚研究中心教授兼主任)
马来西亚执政国阵的第二大党马华公会,在2013年的大选遭遇惨败,只赢得七个国会议席和11个州议席,后来被人讥之为7-11政党。历经2013年的挫败,马华是否有励精图治,以挽回选民对该党的支持?
马华落到如此境地,与陈修信有很大的关系。由于他对马国第一任首相东姑阿者拉曼的忠诚与信任,使得他背离了广大的支持者。陈修信可能一直认为,只要华人社会把马来文学好,就能被马来社会接纳,成为不分彼此的一家人。事与愿违,当拉萨成功取得首相宝座,其所推行的新经济政策,彻底让陈修信的美梦幻灭。拉萨要建立的是马来人的马来西亚,此时陈修信根本无力抗衡,最后选择退出政坛。
马华创党将近一甲子,陈修信让这个党最后只能依附巫统,而马华在国阵的影响力则是每况愈下,根本无力根治族群所面对的问题。在华人社会不断高喊“公平正义”之时,马华在朝中有心无力,并且处于十分无奈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