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的来说,笔者认为对于中国和习近平来说,此次的G20主要做到“平安无事地度过”即可。还不到像两年前的APEC那样,向世界发出新的倡议的时期。因为中国内政有更重要的事情,尤其是选下届政治局常务委员的党大会即在来年秋天。

只不过,此次峰会就世界经济、金融问题是否有无收获,回答是“否”。习近平在开幕式的主题演讲里说,世界经济虽然总体保持复苏态势,但面临多重风险和挑战,提出G20需要做出以下五点努力。

但是,G20峰会就近来致使中国和周边各国、相关国家之间处于紧张关系的南中国海问题、以及朝核等问题,完全没有列到正式议事日程。有人以此批评说:“中国为不把南中国海问题作为议题而全力以赴”,但这种批评不能算很公平。

这些内容直接拿到中国国内政治的会议上,也没有任何异样的感觉。反过来可以说,中国将国内推行的政策,直接写到G20领导人联合声明里,并没有什么新内容。

假设这个推测是正确的,就可以推测到人事决定的来年秋天为止的一年,在中国很难推进遭受强烈反对和抵制的政策。

中国对南中国海问题该如何处理,站在中国内部权力博弈的角度来看,就是管控该问题,不让此问题发酵,出现意想不到的乱子。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为不让事态更加升级而做出让步”。如果在南中国海问题上做出让步,就应了“国际协调派”的主张。强硬派不会坐视不管,如果中国政府执意让步,就会将强硬派推向对立面。今后中国将采取什么政策值得关注。换言之,中国共产党内如何调整“国际协调派”和“强硬派”的主张,是否能拿出具有不偏不倚的政策,只能静观其动向。

将话题转回中国不愿意在G20峰会上触及的南中国海问题,中国对7月出来的仲裁案结果表示强烈反对,反映了仲裁结果的不利中国超乎其想象,让原来就很敏感的中共高层人事安排过程,或许会带来更加复杂的变数。

“一带一路”最初被宣传成中国的高速铁路网要横断亚欧大陆似的,但此后成立的丝绸之路基金,对项目的选择非常慎重。既然“不是支援而是投资”,这种做法当然也无可非议,只不过最初的宣传太过光鲜亮丽,对期待资金的周边国家来说,和想象的并不一样。

时隔两年,中国也发生了各种变化。第一,中国经济失去往昔的气势。正如“新常态”这句标语所示,虽然也是习近平意图的结果,但在2015年夏天,中国的股价暴跌,担忧人民币也会贬值的猜测遍布大街小巷,来自中国的冲击波波及世界金融市场。自那以后,世界对中国经济的期待,在很大程度上做了下行修改,资源和能源的价格也大幅度下调。

第一,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统筹兼顾财政、货币、结构性改革政策。第二,创新发展方式,做到短期政策和中长期政策并重,需求侧管理和供给侧改革并重。第三,完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优化国际金融机构治理。第四,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恪守不采取新的保护主义措施的承诺。第五,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美国有“大选之年”这句话。意思就是在有选举的年份,很难实现有政治争议的决定。民主主义国家都是这样,实际上中国有人事变动的年份,也有一脉相通的现象,以稳为主,大的决策自然地不见了。

中国不愿意将敏感的政治和安保问题当作焦点是事实,但G20峰会在世界金融危机发生的2008年举行第一次会议以来,就是以世界经济、金融问题为中心议论的场所;除此以外,提到议事日程的顶多是气候变化、传染病对策等全球课题而已。而且,钢铁的产能过剩、出口等问题虽然对中国来说是不体面的,但因为属于经济问题,所以不得不提交到联合声明上。

日本观点

习近平在2014年主持的北京APEC峰会时,并非如此。当时中国踌躇满志,光鲜亮丽地推出“一带一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投行、成立丝绸之路基金等新兴“经济大国外交”政策。这些倡议虽然未被列入官方领导人宣言,世界却都将目光集中在此,令官方议题相对暗淡。

经济评论家、商务咨询津上工作室(Tsugami Workshop)总裁

9月4日至5日,G20(二十国集团)峰会在中国杭州举行。5日习近平主持峰会,通过了涵盖为世界经济的增长。促进强化政策协调、结构改革以及创新,反对保护主义等内容的联合声明。

作者是日本的现代中国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