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为止,马国政府采取消极的态度,并继续让这个问题恶化,促使出走的人民逐渐增加。从公积金局2015年的数据来看,放弃公民权的马国人民,每人平均有6万1000元马币的公积金存款。能够移民者大部分在40岁以下,他们在马国工作的时间也不会太长,因此可以推估这些人在马国的工作,都属于中上阶层的白领人士。这些移民者都是马国宝贵的人力资源,他们的移出对马国而言是一项重大损失。
马国政府应该相当清楚国内部分人民离开的原因,由于族群主义、庞大的利益关系、党国不分,让执政者无力扭转这个局面,只能采取视而不见的鸵鸟心态,让问题日益恶化。马国政府推行多年的人才回流政策,无法奏效,主要在于只给一些小惠小利,而没有从根本来改革,这是无法让精英回流的。
马国政府若没有正视目前许多政策的偏差、国内治安的不靖、外劳问题日益严重等议题,只会让更多的马国人民用行动来表达他们的不满。马国最终沦入“人财两空”的窘境,即人才大量外流,有能力纳税者的移出,将直接影响马国政府的税收,这大大不利于马国日后的发展;然而马国政府是否有良方妙策来解决呢?答案是知易行难。
马来西亚公积金局(Employees Provident Fund, 簡稱EPF)首席执行员沙里尔(Shahril Ridza Ridzuan)表示,在2015年共有2206人放弃马国公民权,相比2014年的1787人,增加了23%。这些在去年放弃公民权者,也从公积金局取出总额1亿3460万令吉(约4500万新元)存款,高于去年的9900万令吉(约3300万新元)。
客家文化研究所所长
时事透视
马国不断把人才往外送,使许多马国人民在世界各地,如新加坡、澳大利亚、美国、英国、香港、台湾等地发光发热,他们在各地的成功,正代表着马国不重视人力资源。在人才不足的情况底下,亦提早预告马国未来不确定的竞争力。在全球化的今天,环球经济充满着竞争,一个国家若不培才、揽才与招才,只会让国家的竞争力每下愈况,最终可能成为强国的经济附庸。
关键在于从1970年马国第二任首相敦拉萨推行新经济政策以来,非马来人必须有所牺牲,来维系国内族群的和谐,而这些所谓的“牺牲”却是没有止境的。尤其在教育上的不公,从官方考试马国教育文凭(SPM),把马来文一科凌驾于所有学科之上,这是不利于马国人才的培养,亦牺牲一些马来文不好的学子。除了教育,政府在许多领域设立了保护政策,长期扶持某一族群,压缩了其他族群的发展空间。这让许多族群的权益被剥削,最终为了更好的发展而选择离开家园;而马来人精英份子,也有部分不满马国的现状,加入了移民的行列。
许多资料显示,从1970年代中期开始,马国人民就开始向外移出。在这40年里,平均每年接近万人移往他国。马国政府应该知道问题之所在,但却选择忽视这个足于动摇国本的议题。马国人民一直向外流出,亦正代表马国政府多年推动的专才回流计划,完全不见成效,因为外移的人数远高于回流的人民。
作者是台湾高雄师范大学
公积金局这两年的数据显示了什么?有将近4000个公积金会员选择离开这个国家,这尚不包括他们的家人。马国在野的民主行动党雪兰莪州沙登区国会议员王建民引述马国选举委员会的资料,指马国人才外流问题日益严重。他进一步表示,过去两年,至少有7828人放弃公民权而移民外国发展。根据统计,至今有超过100万个专才外流,其中约40万人在新加坡。楚才晋用为何会发生在马国呢?这个得天独厚的国家到底出了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