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还有一些人会在乎夕阳产业?又或者是谁在意它们?主要是上世纪60、70、80年代出生的人,因为这是他们童年的记忆、心灵的归属、已习惯的生活模式。
如今的主要社会群体是90、00和10后,他们有自己的方式去经营人情味。他们会和熟络的主播保持联系,会和常光顾的商家讨论新产品。各式各样的沟通软件里面有不同的团购群、购物群,他们会在里面聊天,分享自己的购物心得,甚至生活琐事。这些就是新一代人的人情味。
就让我们这一代的人情味,留在美丽黄昏的记忆里;等待暮年之时,有谁读着我们的贴文,才明白这个时代有过书报摊、有过补鞋匠。就像我们上几代人,有人挑着扁担卖鸡蛋,有人蹲在路边吃素面一样。
世界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夕阳产业如书报摊、鞋匠,也曾经是朝阳产业,就好比如今的电商和网红。只是这些产业能够持续多长时间,就看社会发展的速度了。
如何面对夕阳产业,其实就如面对夕阳,最好的方法是安静地去欣赏最后的黄昏,看着落日消失在海平面,或许在刹那间用相机拍下最后一个画面,留着以后回味。
天下无不散之宴席,同样也没有不会消失的产业。与其耗费精力坚守着夕阳产业,不如好好欣赏它们最后的光辉。我们都知道,在黑夜之后,还是会有日出。那时候会有新一代人,用自己的人情味,来带动消费的流量,给一些夕阳产业新的血液,用创新方式来提供这些我们熟悉的产品。
夕阳产业之所以得名,正因已临黄昏阶段。不管如何努力拯救,夕阳终究会迎来黑夜。这是自然法则。
如果有人情味,不需要夕阳产业,这些相熟的左邻右舍也可以有说有笑相互关心。毕竟哪怕生意依旧有得做,可是老板碍于健康不能继续经营,一些产业仍然要面临告别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