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日航吸取了1985年8月12日的JL123航班坠机事故的教训,那次共导致520名乘客和机组人员丧生的空难,是世界民航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惨案之一。尽管事故已经过去38年,遇难者家属每年都会在那天登山到坠机地点,参加日航举办的悼念仪式,而日航职员都要到现场照顾遗属,并接受安全教育。数年前,日航还将飞机的部分遗骸运到公司总部展示,以此表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为了不让悲剧重演,日航对空乘人员实施严格的训练,让他们能够在紧急情况下有序地疏散乘客,每年重新考核,考核不合格的不准担任乘务工作。
反思这次事故,也会发现一些侥幸的因素。遭遇事故的日航航班为国内航班,绝大多数是日本乘客;日航逃生训练所用语言仅限于日语和英语,如果航班上有部分不懂英语或日语的乘客,情况或许会有所不同。更进一步设想,如果航班的乘客来自五湖四海,并不是每个人都经过日本式的灾难教育,能不能出现这样的奇迹,恐怕要打个问号。
其次,乘客高度配合乘务人员指示,逃生时没有人不听指挥拿行李或是推挤,保持镇定和秩序。这样的默契来自于日本社会长期进行的灾难教育。虽然这些灾难教育主要是针对突发的自然灾害,如台风、地震、海啸或火山爆发等。但是,在灾难面前该采取何种行动,已经形成集体共识,成为这次事故中乘客与机组人员团结一致的基础。
新加坡的环境与日本不同,我们没有台风、火山、地震的威胁,大型自然灾难似乎离我们非常遥远。但即使不谈自然灾害,我们很难预见人生的哪个时刻会遇到无妄之灾。撞机事故给我们的启示是:一个经过灾难教育的群体,肯定有更大的概率保住宝贵生命。希望教育部或民防部队等相关部门,能够在检讨国民教育课程时,考虑将灾难教育纳入其中。日航这次成功的疏散行动,就是一个活生生的教材案例。
日本羽田机场1月2日发生撞机事故后,日本航空公司班机的乘客在机组人员指挥下迅速逃生,创造了全体生还、仅17人受轻伤(仅四人需要住院留医)的航空史奇迹。这次教科书式的疏散流程,留给我们哪些启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