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在不久前的“国际粮食损失和浪费问题宣传日”发布的统计显示,全球粮食总产量约14%耗损在收成和零售过程中,另外有17%被浪费(家庭占11%,餐饮5%,零食浪费1%)。换言之,接近三分之一的粮食总量化为乌有,套句成语就是“暴殄天物”。联合国之前曾向世人宣告,粮食匮乏、饥饿和营养不良影响世界上每个国家,因而紧急呼吁世界采取行动,减少糟蹋食物的现象。
某些国家在紧要关头禁止粮食出口,并不令人感到意外,也算是情有可原,例如马来西亚于今年6月1日禁止活鸡出口到新加坡,过了一段日子才解禁。《联合早报》于7月8日发表社论,呼吁人们调整心态灵活选购食品。由此可见,某种粮食的供应突然中断,并非毫无可能,禁止出口的国家虽然作出解释,但对受影响国家于事无补,得靠自身随机应变,另觅货源。
多个国际组织和机构发出的粮食危机警示,绝对不是故作紧张,也不该当作危言耸听。我国政府想方设法在寸土寸金的环境下增加国内蔬菜、水果、海产等的生产,我认为非常有必要,也值得称赞,在动荡不安和供应链不稳定的世局中,这方面的努力更不能松懈。
其实中国领导人习近平两年前就发出“制止餐饮浪费”的指示,进而在全国掀起“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群众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随之在去年开始实施。
《朱子家训》有云: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唐朝李绅《悯农》诗之一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现今科技已很先进,农业生产设备种类繁多,但粮食生产者仍难免挥汗如雨。此外,恶劣天气、干旱、洪涝等天灾和其他不利因素,作物歉收在所难免。
接受采访的中国青年表示,为了养成不浪费食物的好习惯,他们会在社交平台发出每天“光盘”的照片。在年轻人聚集的线上社交平台,有人发起“光盘接力挑战”,超过250万人参与讨论,并亮出自己的“光盘干饭日记”,话题总阅读量超过9.2亿。
最近,《中国青年报》刊登一篇报道,赞扬中国青年节约粮食、反对浪费成为一种共识,“光盘”成为年轻人的新时尚。
《联合早报》2017年12月5日社论认为“避免浪费食物观念有待加强”,希望国民重视节约粮食。无可否认,某些人认为口袋有大把钱可以乱花,即使“买多吃少”又何妨?浪费只是小事一桩。五年倏忽过去,希望“不浪费食物”的呼吁已得到响应。
每个国家都有责任确保国内粮食供应充足,而每餐不浪费食物则是每个人应有的生活习惯。
有数据显示,中国餐饮业人均浪费量为每人每餐93克,浪费率为11.7%。《反食品浪费法》规定,餐饮业经营者可以奖励“光盘行动”的消费者,可向明显浪费者收取处理厨余的相应费用。有些餐厅实行“剩菜加收服务费”,剩菜每超过100克可收取20至50元人民币(约3.80至9.50新元)的“垃圾处理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