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今日,儒学不该被视为“洪水猛兽”。想当年,建国总理李光耀的办公厅,曾摆放一尊台湾雕刻家朱铭制作的孔子雕塑。根据所知,在日本,《论语》是不少人喜爱阅读的书籍,它是“四书”之一。其他三本是《孟子》、《大学》和《中庸》。

在YouTube看到10年前(2012年6月)上载的视频,标题是“品格教育讲座——家道”,讲座地点是南洋小学,讲述者是蔡礼旭。蔡老师致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为人处事的正确价值观。视频分两集,全长1小时45分。虽然是10年前的讲座,时光飞逝,但历久弥新,价值不衰。

南北朝时期(约公元6世纪末),文学家颜之推(公元532-597年)著《颜氏家训》,这本传世代表作共7卷20篇。颜氏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处世哲学,以此书告诫子孙。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也是一本学术著作。书中强调教育体系应以儒学为核心,阐述立身治家的方法,尤其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还有其他启蒙读物,不一一赘述。

当今世界,乱象横生,令人忐忑不安。科技虽然日新月异,但人心越来越败坏,严重破坏社会安宁,令不少安份守己者惨遭池鱼之殃。最近,美国《纽约时报》中文网刊登一文,标题是“这个世界变得越来越坏了吗?”有识之士扪心自问,会断然否定吗?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挽狂澜于既倒,确是世人刻不容缓的重大责任,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论语》的名句也颇多,包括: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君子敏于事而慎于言;礼之用,和为贵;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德不孤,必有邻;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南洋小学成立于1917年,曾经是南洋女子学校附属小学,于1978年“自立门户”,它接受政府资助,校训是“勤慎端朴”。从“品格教育讲座——家道”的视频可以看出,它很注重学生的德育和灌输孩童正确的价值观。时过10年,若能把讲座的视频在校内适当场合播放,以对新进的学童继续发挥启迪作用,那就更好了。不论是家庭教育或学校教育,都应重视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良好效果。

《颜氏家训》的经典名句不少,包括:慎终追远,慈威并济方得良子,妇人之仁终败儿,气节尊严不可失,教化须自上而下,宽严贵在洽到好处,待客之礼贵在真诚,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可谓不胜枚举。

清朝康熙年间,教育家李毓秀(1647-1729)撰写《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开头写道:“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许多人都不否认,幼儿的启蒙教育靠家长,而学校教育也举足轻重。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童若不在早期获得良好的培育、文化熏陶,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可能误入歧途。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尤其是幼儿园、小学、中学),彼此相辅相成,不容偏废。

比较“高深”的蒙学经典有《龙文鞭影》,原名《蒙养故事》,作者是明朝萧良有(1549-?)。龙文是一种千里马,它看到皮鞭的影子就会奔跑驰骋,书名的寓意是孩童阅读和领悟书中内容,就应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堂堂正正做人,规规矩矩做事,进而贡献社会。卷首写道:“粗成四字,诲尔童蒙,经书暇日,子史须通。”文中的“子史”,指的是“经史子集”其中两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