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籍贯是目光短浅、钻牛角尖的做法吗?刚好相反,这是宏观且具世界观的。试想,如果几个来自不同领域、初次见面的人聊起天来,竟发现当中有自己的同乡时,会顿时感到亲切,缩短了彼此的距离,接着要商谈合作,也就简单多了。此外,年轻人知道自己的籍贯,有助于他们在国外联系同乡情谊,开拓联络网,使业务多元化。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自己人,好做事!
籍贯包含深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让自己知道“我来自何处”,或我的父母、祖辈来自何处。这是追本溯源、饮水思源,自我探索的一条线索,更是寻根的纽带。我国有各籍贯的会馆组织,在加强宗亲的凝聚力,了解自身的根源,保留各籍贯的传统艺术文化方面,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就如历史学者柯木林所说的,籍贯等于是一个族群的“姓氏”,也是一种对自身根源的记忆。
从今年5月29日开始,电子版出生证的父母资料栏,不再显示父母各自的籍贯。这样的做法,令人有点遗憾,因为注明籍贯有积极和特殊的意义。
总之,在数码报生纸上注明籍贯,在传承族群文化习俗,加强协商合作方面,有着积极的意义。这也是一条根固绵远的家族纽带。
也许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会认为自己不会加入宗乡会馆,无须知道自己的籍贯。当别人问起你是什么人时,你可以大声地说:“我是新加坡人!”这没有错。但当别人问起你的祖籍在哪里时,你可能不知道“祖籍”是什么。在这样的情况下,人家会对你有怎样的评价?即使你学历高、职位高,却不知道祖辈来自何处,该会感到惭愧吧?赶快回去问父母,如果父母也不知道,那就拿报生纸看一看,才知原来父亲是广东人,母亲是客家人,而自己跟随父亲,就是广东人。再下来就可以较深入地了解广东人和客家人的习俗文化了。
新加坡国立大学副教授李志贤的看法值得参考,我国的华人社会是由不同籍贯所构成,保留族群意识很重要,年轻人即使不会讲方言,但知道自己的籍贯,会和家人一起庆祝族群独有的节日。这对促进家人间的理解和谅解,培养凝聚力,建立和谐融洽的家庭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