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二,曾在地铁站外碰到年轻男女募捐者告诉我,他们是义务工作者,我的捐款是通过银行直接转账给有关的慈善机构。在我转账后,他们让我在一张捐款收据单上签名。我曾经收过两张黄色的单据,有一次我拿出来读单据上的内容,才知晓这是慈善机构委托第三方募捐,而第三方所收的服务费是以30对70的比例计算。
我也曾上网查询慈善机构的资料,发觉有些慈善机构的资料没有更新,电话也无人接听或不通,到底这些机构还存在吗?
若监管程序简化,多数慈善机构所须遵循的准则将减少,要如何监管慈善机构保持自律和财务透明度,遵守道德规范,将是一大挑战。重大的善款失信案过去曾发生过好几宗,希望今后不要再有。
根据拟议的调整,有意沿街募捐的慈善团体无须向警方申请执照,节省等候批准时间,减少行政工作程序,有助提高筹款活动透明度与效率。
青少年为了赚多点收入,使用不实言论募捐,这传达了什么样的错误信息呢?
慈善是怀有仁爱之心,广行济世之举,是仁德与善行的统一。回馈社会的善行,帮助社会上不幸的弱势群体,在他们陷入绝望时,给予扶持,让他们感觉到温暖与希望,有勇气积极面对人生。
慈善机构不同于私人企业,它是良心事业,肩负着社会的责任。慈善是爱心,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泉源,若存在着借慈善牟利,则可能会造成社会大众对慈善事业的不信任,减少捐款,将损害弱势群体的福利。
5月16日,《联合早报》报道《慈善团体可能免向警方申请募捐执照》,监管程序拟简化,但会加强信息披露。
我时常在地铁站及购物中心外,碰到沿街募捐的年轻人及学生,积极请求路人捐款,帮助不幸的老人、孤儿、残疾人士及弱智群体等。他们手上都会拿着印上不幸人士悲哀凄惨的照片,很具震惑力,让人心生怜悯。
以下是我碰过的几次捐款经历,心里充满很大疑惑,为何募捐者传达的信息会存在误导性呢?讲话闪闪烁烁,难道有任何隐情?慈善是一份有意义的工作,所谓助人为快乐之本,为何须用不实言论来劝服人捐款?
案例一,近日我在法嘉购物中心遇到一名青年一手拿着一张弱势群体照片,另一手拿着透明袋子,里头装着满满的钱。他说受聘于政府机构,请求大家捐钱买米帮助这群不幸的人,每捐10元,就会给一个钥匙扣,因公司要用钥匙扣来计算募捐了多少钱,担心员工没据实呈报善款,我捐了70元,获赠七个钥匙扣。回到家后,越想越觉得不对劲,从没听过有政府机构请人募捐,还须用钥匙扣来提防员工的不诚实行为。
案例三、我也曾经在地铁站外碰过募捐的男生自称是某学校的学生,他所要的捐款必须至少是20元,而且没有收据,只给一张推销某公司产品的20%折扣优待卡。当我根据卡片上的联络电话拨电询问是不是慈善公司,他们说不是,而他们所筹到的善款,只有10%是给弱势团体。当我要求男生出示证件证明是属于那间学校时,他有点惊慌,承认说是给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