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此,笔者认为有关当局应另辟蹊径,设计自家的小贩和食阁订餐平台,由社会企业管理,再按小贩的构思,设计出合理的应用,成功的可能性也许会大一些。

总之,以最简单的呈现方式让小贩容易使用才是王道。

网上订餐的一大问题是食物“不翼而飞”。我们家一般在周末才订餐。我们遇过订餐50分钟后食物仍不见踪影的情况;拨电询问,总是给很多不明不白的理由,还说要再等50分钟。我几乎饿晕了,语气不好,对方就说不如取消吧。这种情况,我们要么吃方便面,要么继续等待送餐上门。

结果,我们家不再依赖送餐员,而是选择“自行取餐”。据我所知,疫情期间各订餐平台已经应付不来,如果把小贩中心的生意再外包给他们,可以想象以后订餐的情况会更“惨烈”。

我从来不在订餐平台购买小贩中心的食物,因为价格推高了许多。以菜饭为例,自己去买,四五元就可以买到丰富的两肉一菜,平台订购则要七八元。虽然增加了菜品如开胃菜,或者分量大了,但对我这个只需要简单的两肉一菜的消费者来说,多了反而是浪费食物和金钱。

我非常同意小贩的这些观点,有关当局应正视这些反馈。

第一,平台收费须合理。如果通过政府出资、社会企业管理,小贩食物的价格就不会推高太多。小贩和消费者无须支付太高的中介服务费,相信可以吸引更多小贩考虑加入。

从报章得知政府将助小贩采用电子订餐送餐平台,以促进小贩的生意。但是,部分小贩认为可行性不高。《新明日报》的报道指出,小贩有三难:平台费用高、科技难、订单应付不了。

第二,订餐平台须可行。有关应用只适合订购住家附近的熟食中心或食阁的食物,下单后自行取餐,好处是按时间取餐,不必轮候,就可吃到热腾腾的食物。倘若是全岛订餐,食物送达已经冷了,还要考虑到送餐成本高和人为失误等问题。

第三,按小贩作业程序设计平台应用。有了专属的小贩订餐平台,可以处理另外两件“难”事:科技太难和订单应付不来。首先,可以切换语言输入功能,或以图案代替文字,这些都有助于让科技用起来不那么难。再次,应用可让小贩有管控权,让他们可选择暂停接单,待订单缓和了才恢复接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