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天行程的头几天,马哈迪没有公开提及中国在马大型项目的命运。到了第四天,他在与李克强的联合记者会上提到这些项目时说:“我们也希望让中国了解马国今天面临的问题,我相信中国将同情我们必须解决这些问题,或许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部分财政问题。”

大型中资项目命运

中国也支持马哈迪提出的区域一体化概念。1990年中国时任总理李鹏访问吉隆坡时,马哈迪提出了东亚经济核心论坛(EAEC)。中国原本犹豫,但国家主席杨尚昆最终在1992年宣布,EAEC“对促进区域经济合作具有积极意义”。另外,中国时任总理朱镕基1999年11月访问吉隆坡时,马哈迪再次呼吁建立亚洲货币基金组织,朱镕基宣布中国全力支持。

例如,对于马国政府和马哈迪对中马关系的重视,马哈迪多次将中国视为发展机遇和对一带一路的支持,以及他对增进亚洲区域合作的贡献,习近平在会见马哈迪时表示感激。马哈迪也告诉习近平,马国对中国的友好政策没有改变,欢迎中企到马国投资,加深合作,为两国人民带来更多好处。

尽管如此,达因提到,无论双边关系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什么问题,他相信马中两国都能找到解决方案。此话似乎暗指停顿的中资项目。

作者是新加坡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前副所长、新加坡前外交官

另外,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陆慷说,两国合作出现问题或不同观点是不可避免的;这番话似乎也是暗指停滞的中资项目。他也说,两国应该从友好和长期双边关系的角度来处理这些分歧,并通过友好协商妥善解决。他进一步表示,这是双方在马哈迪访问期间达成的重要共识。

相比之下,中国避免官方特别提及停滞不前的中资项目,而且强调必须从战略和更长远的历史角度来看待中马关系。中国还强调了两国之间的多方面关系,并指出马国是最早支持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之一。

从马哈迪于5月大选取得胜利到8月访华的这一段时间,中国尽力尝试接触马哈迪,以及与他关系密切的人。

鉴于布城发出混淆的信号,中国采取战略性立场,而不是过度反应的做法,似乎是正确的。此外,像习近平和李克强这样的中国领导人承认马哈迪是一位资深政治家,符合中国的传统和做法——即使不认同他,也不应该在公共场合与一位资深政治家发生矛盾或争执。中国视马国为重要的合作伙伴,因为它是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亚细安国家。中国热衷于与马哈迪合作,进一步加强区域合作与自主。

未来方向

目前还不清楚这些项目是否永久性取消,两国之间似乎还有游刃空间。马哈迪在访华最后一天表示,他的工作是就马国需要的项目“制定原则”,细节则留给官员去谈判。据报道,马国政府已收到中国和马国公司的报价,以低至100亿令吉展开东海岸铁路计划,马哈迪还说,愿意考虑成本较低的替代选项,因为忽视它们是“愚蠢”的。这似乎意味着大型中资项目并未完全胎死腹中。

在区域层面,马国是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亚细安国家,1991年邀请中国时任外交部长钱其琛作为马国政府宾客,出席在吉隆坡举行的第24届亚细安部长级会议。这为中国最终在1996年成为亚细安全面对话伙伴铺平了道路。马哈迪应对1997年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和政治影响时,对中国政府“坚定不移地”坚持人民币不贬值的承诺表示感谢。他在1999年曾说,“中国确实是朋友,远远超过其他一些所谓的朋友”。

李克强提到要支持自由贸易时,马哈迪小心翼翼地说,“公平贸易”与自由贸易同样重要。他说,鉴于各国的发展水平不同,“我们不希望出现新殖民主义的情况”,因为穷国无法与富裕城市竞争。这种隐晦的批评在东道主听来可能有些刺耳,但中国偶尔也会针对它在19世纪受到外国或殖民大国的侮辱表示不满。

吴汉钧节译

中国竭力为马哈迪最近对中国的正式访问奠定基础。北京接待了马哈迪的特使达因,并派遣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前往吉隆坡。双方签定的协议主要是在华推广马国农产品,由此可见,马哈迪的中国行程着重于经济和实质合作。马哈迪还访问了已在马国投资并有意扩大业务的阿里巴巴和吉利等中国公司。这些是马哈迪欢迎的中国投资。

马哈迪访华期间强调了马国所需要的中国经济合作。他在阿里巴巴总部和吉利总部的访问,表明他支持中国企业在马国投资,以帮助马国企业和产品实现国际化和海外扩张。马中两国也签定协议,促进冷冻榴梿、橡胶、棕油和棕油生物燃料等马国农产品出口中国。马哈迪寻求的经济合作着重于创造就业、创新和出口促进,这与他在上一个首相任期推动与中国的经济关系非常相似。

中国避免公开提及在马国陷入困境的大型中资项目。相反地,北京强调两国合作的许多领域,以及如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虽然北京承认两国的合作可能出现分歧或问题(间接提及停滞的中资项目),但强调这些差异只是广泛关系的一个方面,应该通过友好谈判加以解决。

对中国而言,正确制定战略或大局能建立一个框架,为诸如在马国大型项目的命运等细节做好定位,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换句话说,这些项目只是中马多方面关系的一个方面,不应该产生不成比例的影响,严重冲击双边关系。

为进一步为马哈迪访华铺路,7月至8月间,王毅在前来新加坡参加亚细安相关会议途中,前往马国访问。他对马哈迪的拜访原先安排30分钟,后延长至90分钟。王毅还见了几名马国部长高官,包括外交部长赛富丁、经济事务部长阿兹敏、交通部长陆兆福、林冠英和达因。

中国的重点似乎是让中马关系走上正轨。中国在马哈迪访华之前积极与马哈迪接触;访问期间,中国强调了马哈迪过去为建立双边关系和区域合作作出的贡献,并希望他继续为这两个发展方向作出贡献。

中国驻马大使白天5月拜访马哈迪时,发表了类似的谈话。他说,马哈迪是“中国人民尊敬的老朋友”。他指出,马哈迪对中马关系作出了重要贡献,因为中马两国现有的44年外交关系,有一半是马哈迪担任首相,而且在此期间他曾七次访问中国。白天还表示,中国赞赏马哈迪上台不久就表示支持“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在马国的投资。

在拜访马哈迪之前,白天会见了马哈迪身边的两名关键人物:前财政部长、国家元老精英委员会主席达因,以及国英会成员、与中国有重要经济关系的郭鹤年。郭鹤年多年来对中国给予慷慨援助,一直受到中国的高度重视,白天称他为马国华人的“杰出楷模”,是中国“十分敬重的长者和挚友”。为了表达敬意,中国驻马大使馆发布了一张照片,显示白天亲切地坐在郭鹤年身边,用心倾听他讲话。

中国在7月欣然接待达因的访问,却推托财政部长林冠英的访问。据报道,这可能是因为他直白地试图要中国就两个中资天然气管道项目涉及违规行为作出解释。达因的访问官方色彩较淡,也是较有效的渠道,因为马哈迪愿意倾听达因的建言。达因访华期间拜会了李克强和王毅,说明中国对他此行的重视程度。

马中发表的联合公报说,两国双边关系将采取“战略性和长期的愿景”,并强调了马中在双边和区域层面的几个合作领域。公报指出,马国将继续“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倡议,并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加快实施”《促进共同经济发展的谅解备忘录》,并“讨论制定合作计划的相关纲要”。后一句似乎暗指中国在马停滞的大型项目。

原载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院9月7日电子刊物ISEAS Perspective

中国总理李克强在马哈迪5月10日宣誓就职时发贺电,称马哈迪是马国和本区域的“资深政治家”,为马国和亚细安的发展、中马和东亚的合作,作出了积极重要贡献。他也说,中国“高度重视”中马关系,愿与马哈迪共同努力,推动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稳定发展。

事实上,在执政22年间,他曾在1985年、1993年、1994年、1996年、1999年和2001年共七次访问中国。1985年11月,他首次以首相身份访华,其中一个重点是加强与中国的双边经济关系。当时的中国刚在1970年代末启动改革开放,而马国通过1985年7月启动的国产车计划等标志性项目,启动工业化进程。马哈迪认为,包括马国和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正在进行一场“经济革命”,以让国内“各民族摆脱贫困、失业和不发达状态”。

马哈迪上一任期内的中马关系

在马哈迪任内,马中贸易关系显著改善。1985年,马中贸易额约为3.88亿美元。1993年马哈迪第二次访华时,双边贸易额约为18亿美元,是1985年的五倍左右。2003年马哈迪卸任时,双边贸易额超过200亿美元,是1985年的50倍以上。此外,从1985年到2003年,马国对中国实现了贸易顺差(除了1986年),扭转了1985年以前对中国的贸易逆差。人民之间的交流也在增长,例如留学生和中国游客等。

马哈迪在1981年至2003年担任首相期间,通过学习日本和韩国的发展经验,启动了马国的向东政策,要把马国发展为工业国。虽然中国并未被马国视为参考模式,但马哈迪停止过去的怀疑和不信任政策,改善与中国的关系。

达因向李克强转交了马哈迪的一封私人信件。这封信重申马国愿意与中国建立关系,也显然没有提及陷入困境的中资项目。马哈迪在信中保证,将致力于维护与中国的友好关系,并愿意进一步加强两国之间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他也表示,马国欢迎中国企业的投资,并对马中关系的未来持乐观态度。

然而,从更广泛的角度来说,中马关系是充满活力和坚固的。例如,中国在过去九年一直是马国最大的贸易伙伴,连续两年成为马国制造业的最大投资者,也是马国长期的主要建筑承包合作伙伴。过去六年来,中国也是马国旅游业的最大客源国之一。

马哈迪在访华行程的最后一天说,马国东海岸铁路计划和两个管道项目“将不会继续”,并且“将推迟到我们能负担及贷款成本降低之时”。他说,他已向三名中国领导人解释为何这么做,并称他们“理解我们的问题,他们理解为什么我们必须取消”。

马来西亚首相马哈迪采取紧缩政策,影响了前纳吉政府与中国签定的大规模有疑问的计划,似乎使得中马关系陷入困境。马国暂停了估计将耗资550亿令吉的东海岸铁路计划、油气管道以及预计耗资94亿令吉的泛沙巴天然气管道,原因是这些计划太昂贵,将进一步拖累国家债务。

中国积极接触马哈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