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司令在这封信的开始,就饱含深情地说:军人的家属对军人的事业和军队建设给予了大力支持,他们"主动承担起适应变革、赡养老人、教育子女、建设家庭的重任,作出许多牺牲奉献,生活中既有幸福欢乐,也有汗水泪水。"韩卫国对家属们真诚地表示:"你们是军人最坚强的后盾,家庭是每名官兵最幸福的港湾,军功章里有你们的一半多。全体陆军官兵向你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纵观过去几十年来中国主流舆论中的正面典型,比如雷锋、焦裕禄、孔繁森之类,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一心为公,唯独没有自己。笔者作为中国的一个资深新闻从业者,这些年来也是看多了无数这种典型人物的新闻故事,诸如"父母病故不奔丧"、"妻子生产不回家"、"孩子高考不陪同"、"家庭变故不顾及"之类,简直成了无数官方正面典型人物的"标配",至于真实情况是否如此,则不得而知。

纵观这封长达3000余字的"家书",韩卫国的核心意思其实就是两点:一是体谅军人夫妻分居生活的不容易,并从人性的角度关怀军人的家庭幸福;二是呼吁军人家属在关心体贴军人的前提下,也管好军人,使其不犯错误,健康向前。

提到军人对家庭的态度和责任,韩司令在信中明确表示,陆军总部要求广大官兵,"在父母生病临终时、在妻子生子临产时、在孩子升学临考时,只要没有打仗任务和确实离不开的特殊任务,都必须及时请假回家。对于父母生病不回家、妻子生产不照顾、家庭有难不帮助的个别官兵,不仅不表扬,不宣扬,而且还要对他的真实品德进行考察。"

众所周知,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是基于家庭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亲亲尊尊文化,及至今天,虽然随着城市文明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正从熟悉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艰难迈进,但几千年传统文化在人们血脉中形成的影响力,依然具有强大的力量。韩司令用尊重文化、回归人性之语,给官兵们送去了最温暖的春节祝福,也带来了最有力量的号召。

(作者是中国独立时事评论员)

而作为刚刚晋升陆军司令员才4个月的韩卫国将军,居然在这次春节前向广大官兵家属发出的公开信中,一举撕下过去的虚伪面纱,从人性、家庭和军地联动促稳定等多角度出发,明确承认军人对家庭的责任和义务,鼓励军人努力照顾家人,这显然具有多重意义,并且发出了一些耐人寻味的信号。

大约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中国在"集体主义"的幌子下,竭力鼓吹"舍小家为大家"、"牺牲个体满足集体"、"为公光荣为私可耻"等极端观念。作为这种观念的一个典型体现,就是官媒在无数正面典型人物的报道中,都会有类似的"典型事迹"。从小学教科书鼓吹的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和"孔融让梨"的故事,到官媒包装宣传优秀干部时千篇一律的"大公无私"形象,在全中国社会打上了深深的"斗私尚公"舆论氛围。

1月30日,中国多家主流媒体全文刊登了新任中国陆军司令员韩卫国《致陆军官兵家属的一封信》,和以往很多高官的公开文字空话套话一大堆不同的是,韩司令的这封信,拿自己多年前担任下级军官时的生活经历为例,和军人家属说人话、道真情、展实诚。

当然,作为一个最高级别的军官,韩卫国的这封信,显然不是他一时兴起的随手所写,而是从某种意义上折射出中国最高军事统帅层回归人性本源、尊重官兵人权、真正关爱官兵的价值观转变。这种转变,其意义之重,远不止及于军事管理,更可能是中国意识形态在某些领域可能回归人性和自然本源的微妙信号。

不过,一方面是官媒努力营造的"斗私"、"尚公"氛围,并因此带动了广大国民口头上认同这种价值标准的表象,一方面却是无数人内心和实质行为对个人私利和家庭利益的尽力维护。在这种表里不一的激烈冲突中,中国社会日益陷入虚伪、做作的氛围。

好一个"考察真实品德"!在笔者看来,韩卫国司令只差没有明说,那些不顾家庭的人,就算貌似为公,实际上也可能是虚伪的品格。韩卫国的这番话,既柔柔地击中了每个有着善良朴素情感者的心灵,更唤醒了多年来无数中国人在"假大空"道德说教中被压抑的人性和文化传统。

韩卫国的公开信,其实也是对中国多年来基于集体主义的虚伪道统以无情的鞭挞。这种言论和立场明明白白地宣示:在中国,必须承认每个个体对人性的追求和对家庭的维护,如果说这是一种"私",那么它在大多数时候应当成为最优先维护的价值标准。当大家能够大大方方地承认和维护正当的"私权利",才是对过去口是心非的虚伪文化的告别。

事实上,随着中国修改宪法将"保护私有财产"纳入基本制度后,中国人已经极大解放了过去曾经饱受压抑的心灵,大家可以大大方方地追求私利、保护私产。但在体制内特别是官方的正统语境下,仍然没有放弃过去那种"舍小家为大家"的虚伪论调。而作为中国体制内最顽固的一块,军方的意识形态更是保守。所以直到今天,我们依然可以在很多涉军报道中看到诸如官兵为了坚守岗位不奔丧、不陪产之类的所谓"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