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计划不会对车资有任何影响。徐芳达说:“公交是个公共产品(public good),我们无法收回所有的成本。乘客搭乘的每一趟车,由政府津贴约1元。这是政府做出的重要投资,以提供这个公共产品。”
这项新的计划,主要惠及新住宅区和新镇的居民。交通部长徐芳达指出:“我们不要等到更多人搬进新镇后才推出巴士服务……而是在有居民开始迁入后,尽快推出服务。这也意味着在初期阶段,巴士的乘客量会比较低,但我们相信投入这个资源,可为居民带来更好的公交衔接。”这种以民为本的做法值得赞许。
其次,公交越是便利,就能吸引越多的人使用,不但能减少依赖私家车出行,达到一定的减排目标,更能促进更多社交乃至经济生产活动,让社会更具活力。同时,公交便利对一个急速老龄化的社会也很重要,因为出行便利会鼓励更多年长者探亲访友或参与社会活动,减少他们的孤独感和无助感,让晚年生活更多姿多彩。这种无形的社会效益,是公共会计账目上反映不出来的。
但当局注意到,近几年来,随着冠病疫情结束,住房的兴建逐渐回复原来的速度,旧市镇里的新邻里预购组屋项目和新镇组屋相继落成,很多人也陆续搬进这些住宅区,这些新区所面对的共同问题之一就是公共交通的不足。因此,巴士公司及时为这些新区提供服务极为重要。服务的形式包括提供短程巴士,衔接市镇中心的巴士转换站和地铁站。尽管这些新区在开始阶段,乘客可能不太多,但为已迁入的居民提供必要的服务,将会让他们更容易适应新居的环境和建立归属感。
随着原本上市的地铁公司除牌,经营模式全盘改变,巴士的经营也逐渐改为发包制后,公交服务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期。今天的公交服务与1980年代第一条地铁线投入服务时相比,已经有了飞跃式的进展。这些年来,公众对地铁和巴士服务的满意度也一直保持在高水平。
新加坡的公共交通服务虽非采取国营模式,但政府有形之手的重要作用却是显而易见的。最新的例子,是当局决定在未来八年拨款高达9亿元,推出巴士连接增强计划,以购买新巴士车和推出新巴士服务等,让居民更方便和更快捷地往返公共交通枢纽、市镇中心和市区。这是我国2012年推出总值11亿元的改善巴士服务计划之后,政府再次投入重资提升巴士服务。
这反映当局再次确定提供公交服务所根据的思路。公交犹如教育、住房和医疗等民生服务,都须有政府的筹划和大量投入,不可能全交由市场去操作。因此,在试行市场模式之后,政府终于得出结论,必须主导公交服务的供给。在以往巴士私营的时代,要巴士公司增加巴士路线或趟次,都是极其困难的事,甚至可以说是有求必拒,因为答应任何的要求都会增加营运成本。因此,组屋新镇的巴士服务总是出现滞后的问题。巴士公司基于成本效益考量,就是不肯在新镇居民还没住满的时候提供服务,这也是新镇居民最感不满的生活问题之一。
这些年来,政府每年给巴士服务和地铁服务各提供约10亿元的补贴,意味着公共开支的增加。不过,这方面的投入所能得到的回报是完全值得的。提高巴士的连接性好处很多,首先是能让巴士和地铁服务更好地衔接,为国人提供更大的出行便利。尽管今天的地铁服务已经四通八达,但覆盖面无论如何比不上巴士。对绝大多数使用公交的居民而言,出门和回家的最后一里路,都必须由巴士完成。因此,尽量做到巴士和地铁的紧密衔接至关重要。两者的衔接度越高,广大的搭客就能感到越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