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宏观环境方面,中美的地缘政治矛盾,蔓延至经济与科技领域。美国禁止高端技术以及原配件出口到中国,限制了中国的半导体与生物医药企业的发展,其中有不少是在中港股市挂牌。另一方面,中美竞争格局也导致跨国企业撤离中国,或将生产线分散到中国以外的国家。美国与盟友的友岸外包,动摇了中国多年来享有的“世界工厂”的地位。

中港股市萎靡不振,与气势如虹的美国股市,形成强烈的对比。据统计,中港股市市值已较2021年2月的峰值蒸发超过6.3万亿美元。同期,美国股市市值则增加5.3万亿美元。此消彼长,美国股市市值比中港股市市值总额,高出38万亿美元。

另一方面,中国政府为了缩小贫富差距,推出“共同富裕”的政策,并开展了系列的反垄断与反“资本无序扩张”的措施,首当其冲的是民营的平台经济。雷厉风行的措施限制了科技巨头的扩张空间,也影响了民营企业以及投资者的信心。正当市场认为反垄断措施已告一段落时,中国国家新闻出版署又颁布《网络游戏管理办法》草案,计划再度收紧网络游戏的条规,一度导致中国的科技股暴跌。

2020年,中国政府出台“三条红线”措施,限制房地产开发商的贷款顶限,导致高杠杆的房地产开发商相继出现债务违约的现象。不少持有美元债券的境外投资者首当其冲,打击了外资投资中国股市的信心。房地产开发商的债务违约,也波及金融领域。中国最大的民间资产管理公司中植集团,因大量投资房地产公司失利而宣告破产。

其次,中国经济正在转型,以降低对房地产行业的过度依赖,并整顿地方政府与企业债务。据估计,房地产行业在中国经济的比重,约达30%左右。不少房地产开发商在境内与境外发行巨额的债券融资,从事高杠杆的投资与投机。

中国经济正在转型,房地产过剩可能需要多年的消化,而政策的摇摆反映了政治与经济考量的张力。然而,正如我国副总理兼财政部长黄循财所说的:“千万不要押注中国衰退”。他指出,中国的经济规模巨大,在先进制造、绿色经济等领域有很多优势。此外,中国有巨大的市场。

面对中港股市跌跌不休,有报道指出,中国正考虑设立人民币2万亿元的平准基金以稳定股市。不过,中国央行行长潘功胜昨天(1月24日)在新闻发布会上,只宣布降低银行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而中国证监会副主席王建军也只表示:“我们认真倾听,感同深受”投资者提出意见建议,但没有具体的宣布。

在外资撤退的压力下,中国大陆以及香港股市跌跌不休。继2023年全年下跌后,今年开年跌势持续。上星期一(1月22日),反映上海股市表现的上证指数跌破2800点,创下近四年新低,而衡量香港股市的恒生指数失守1万5000点的心理关口,重回疫情时的水平。

面对上述诸多的利空因素,再加上疫情限制措施解除后,中国经济增长动力没有如预期般的强劲,投资者期待政府出台强有力的救市措施。但即便面对疲软的经济数据与股市,中国政府并没有采取大水漫灌的救市措施。

美国不少投资基金以中国“不可投资”为由纷纷撤离中港股市,从估值而言,中港股市已跌入深度价值区间。中国经济固然面对不少挑战,但是它的基本面依然健全,投资基金不太可能会要长期错过投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机会。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最近在世界经济论坛上指出:“我们坚持不搞强刺激,没有以积累长期风险为代价换取短期增长,而是着力增强内生发展动力。”紧接着,中国央行宣布,一年期和五年期的贷款基准利率不变,再度显示中国政府不搞强刺激的决心。中港股市也应声再度下跌。

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中港股市的跌势,反映了境外机构投资者对中国经济衰退的忧虑。虽然中国在2023年取得5.2%的经济增长,优于官方预测的5%,但是消费者价格指数以及生产者价格指数等数据,却反映了内需不振以及通货紧缩的风险。此外,宏观环境与政策导向的不确定性,也使股市承受卖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