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17日

减少监管程序,不意味着监管责任的降低,当局反而应该时时加强提醒并教育公众,在行善时除了本持善心,也要防骗。至于利用慈善名义进行诈骗的行为,更不可饶恕,应该加以严惩。

虽然只是减少一道程序,但意义不凡。民间慈善事业是公民社会成熟度的检验,减少一道监管程序,除了是对公民社会组织更信任的表现,也让本地慈善社群有更强的动机去建立自律与维护道德的机制。慈善事业是良心事业,蓬勃发展并且有效运行的慈善事业,可以辅助政府在社会福利与援助方面的不足。发达国家富人大笔捐款的善举时有所闻,即便不发达国家,也会有殷商向政府力所不及的社会角落伸出援手。虽然我国官方背景的社会援助机制相当全面,极少弱势者得不到援助,但长期以来也有一些由富裕人士支持的慈善机构,对各种各样的不幸人士提供支持与传达爱心。民间慈善组织的优势是可以在深入与微观的层面,或者利用不同的资源,加强对社会援助的贡献。此外,像沿街挨户募捐这种长期存在的做法,很多参加社团的学生或许都体验过,它同时也能带给学生接触社会、体验生活的机会,因此值得鼓励。

一些慈善机构历史悠久,但募捐的渠道有限,如果须要外包给第三方,今后就必须更强化自己的监管责任。慈善机构如果能切切实实从善举出发,做好自我的财务管理,加强收支透明度,让民众清楚知道捐出的钱用在哪里,时时提醒自己不可滥用善款或来自善心的资源,并且在最大程度上做到守法和自律,自然能延续社会的信任。今后要注意的是,如何在减少一层程序的情况下,继续保持募捐工作的高道德标准。

随着疫情持续趋缓,可以预见慈善募捐工作会恢复到疫情前的频繁出现,甚至更多,因为很多慈善组织估计有必要向社会寻求帮助。当局能在此时提出精简程序,一方面是基于本地慈善领域的发展已经日渐成熟,捐款者也越来越有意识去了解捐款的去处。此外,慈善机构对良好监管的要求也高度重视,并且能认真看待捐款者,建立互信。

现代社会趋向复杂化,也由于资源较过去充沛,不同业务能够更精准分工,突出效率和专业性。这项调整一旦落实,慈善机构和募捐者可以减少一道程序,原本负责核发批文的警方,也省去了一部分不直接涉及治安的工作量。

长期以来,一直有极少数不肖者借慈善名义,走监管漏洞骗钱。沿街挨户的募捐很容易接触到年长人士,尤其是不懂得网络科技的年长者,无从辨识募捐者和募捐机构的真假,因此更值得关注。除了上述建议募捐机构披露有关资料放上网之外,或许可以在不增加程序的情况下,提供更多可供民众辨识的要求。沿街挨户的募捐一般款项不多,从几元到几十元,如果听到是有些名气的慈善机构,很多人会乐意捐出。因为金额少,也不会追问太多,不法之徒也就有可能得逞。就算事后有所怀疑,也可能因为金额不大,不愿追究。但要知道,如果类似的诈骗行为一而再被曝露,或者经由民众口耳相传,长期会影响人们对捐款的信心,更严重的是会破坏社会大众对慈善事业的信任。

慈善总监有意简化本地慈善筹款活动的监管程序,目前正展开公共咨询阶段,咨询期到本月26日截止。简化的重点是募捐者今后不必再向警方申请沿街挨户募捐的批文。但慈善总监建议募捐者,在展开沿街挨户募捐活动前至少一个月,就在慈善网站上披露有关募捐目的、时长、地点、募捐方式和慈善机构的联系资料,以及第三方募捐者的各种信息,以便公众查询;而进行募捐的义工或工作人员,也必须随身携带有关的证明和资料,在公众要求查证时出示,包括所代表的慈善机构证件,或由慈善机构签发的官方信件,以及联系方式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