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不久前下令来往美国和加拿大之间的卡车司机必须接种疫苗,引发了“自由车队”的抗争,首都渥太华的抗争危机不断扩大,日前已经进入紧急状态。

从欧洲到北美洲,反强制接种疫苗势力进一步政治化,越来越多西方国家在抗疫的同时,必须分散精力去应对这个棘手的政治问题。

加拿大的危机随即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引起模仿效应,澳洲首都坎贝拉也发生卡车和车辆阻挡道路的示威,要求雇主取消强制员工接种疫苗的规定。

由卡车司机发起的抗议强制接种疫苗的示威活动,在持续了10天之后完全失去控制,首都似乎已经“沦陷”,对市民的安全造成威胁,并已上升为反对公共卫生措施与特鲁多政府的集会。

西方社会反对强制接种疫苗的声浪不断扩大,进一步发展成反政府的势力,从我们的角度来看无法理解。即使在戴口罩的问题上,以及各种防疫管控上的收放取舍,西方社会的支持者和反对者直到今天还是泾渭分明。

我国今天更大的问题或许是人们开始对疫苗效果产生怀疑,近几天的病例数据破万,似乎告诉我们打了追加剂也不完全保险。但各地研究已显示,疫苗的功能不在于免疫、不染病,而在于有效减低重症和死亡率。从个人角度说,这是多了保护作用,从国家角度,是避免医疗体系被拖垮,也让经济和社会生活可以尽量地正常运行。因此,新加坡的防疫措施不会因为病例激增而收紧。

每日新增病例连日破万的马来西亚已开始酝酿全面开放边境,马国国家复苏理事会的建议若是通过的话,对新加坡也有一定的影响。

围绕着疫苗课题而导致不利社会团结的风险,是新加坡所密切关注的。防止社会分化的关键因素,不在于协调支持或不支持打疫苗者的利益,而是在于打与不打的两个阵营如何包容和共存。完成疫苗接种者也许可以秉着尊重个人决定的精神,容许另一群少数者的存在,不必处处针对。

新加坡正推动加速经济复苏步伐,今年将举办更多国际会展活动,F1夜间赛车将恢复。支持更大开放和期望收紧限制措施者都大有人在,他们的立场分歧更可能分化人心,这一点不能不防。

至于少数的一方,说到底也没有被强制一定得打疫苗,对他们不利的差异化管理是从社会整体的利益出发的,自己既然决定了,就只能接受,而不该有遭遇不公或被迫害的心理。事实上,两者之间还会有重叠的生活空间,不是彼此“井水不犯河水”“鸡犬不相闻”那么简单。在一个家庭里,也不一定所有成员,都在这个问题上看法一致,因此互相体谅是重要的。

两年来的经验显示,防疫放松之后再收紧造成的各方面伤害更大,它加剧了社会的抗疫疲劳,削弱了人们对政府和复苏政策的信心。所以,保持跑马拉松赛事的耐心和韧性,是获取最终胜利的关键条件。

加国反接种疫苗运动受到美国同股势力的鼓动和介入,使得问题复杂化。

奥地利从2月4日起实行强制接种冠病疫苗计划,开了欧盟国家的先例。奥国情报局首长接获的情报说,一些外国激进分子正准备混入奥国支援示威活动,并乘机通过集会宣扬极端主义意识,包括反犹太主义。

相对而言,亚洲国家的问题主要在于疫苗的供应能否满足需求,或是能否提高人民接种疫苗的意愿。香港的处境相当独特,它必须配合大陆“动态清零”政策,所以,病例出现猛增的势头时,它的即刻反应是收紧防疫措施,进一步限制公共场所、家庭和私人聚会的人数,民生受到大范围影响。

在新加坡这个人口密集的社会,“差异对待”使得不接种疫苗者的生活空间逐步缩小,几乎达到出门寸步难行的地步,连有些工作场所也进不了。

过去几个月来,在欧洲,反强制接种疫苗示威浪潮不断蔓延开来,不同国家的势力还搞串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