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因素方面,它们指出,人力市场继续复苏,工资已经攀高,而且会稳步上升。此外,国内疫情逐步稳定后,消费需求将会上扬,使企业将累积的商业成本涨幅转嫁给消费者。
两家官方机构认为,进口和人力成本上升,加上国内经济复苏,会在未来几个季度推动通胀走高。两个星期前,金管局收紧货币政策,让新元升值,以减缓输入性通胀的压力。这是它三年来首次收紧货币政策。
因此,在短期内,通胀率或是生活费上涨将是大概率的事件。其实,在经过多年的低利率与低通胀环境后,全球的通胀与利率正在回升。长期而言,资产价格高涨以及迈向低碳社会的过渡成本,也可能使生活费的上涨成为常态。
面对生活费上涨的势头,国人有必要开源节流,谨慎理财,以确保收支平衡。在财务规划方面,不能再将过去的低通胀率视为理所当然。一方面提高全社会与个人的竞争力;一方面调整心态,确保生活水准的期望值与收入匹配,或许能减轻生活费高涨带来的实际负担与心理压力。
冠病肆虐全球已经有近两年的时间。随着疫苗接种率提高,越来越多国家采取与冠病共存的策略,积极重启经济。此外,在冠病期间,各国政府推出庞大的经济刺激配套,增加了市场的流动性。在经济重启后,强劲的需求推动了原油以及商品价格急剧上涨,推高了通胀。
除了上述输入型的通胀因素,渐进式工资模式的推广也将提高工资成本,从而推动产品与服务价格的上升。此外,政府已表明,它将提高碳税以及消费税。这都将进一步推高生活费。
但在需求的一端,国人对生活水准期望值的提高,也是生活费压力的重要诱因。国外度假、女佣、智能手机以及孩子的私人补习,已经成为不少中等收入国人所认为的基本生活所需,缺一不可。当可自由支配的开支成为必需品后,输入型通胀的冲击尤显巨大。
金融管理局与贸工部前天在公布相关数据时,调整了它们对通胀评估的基调。它们指出,全球通胀维持在高水平,并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原油需求随着天然气价格上涨而攀高,推高了原油价格。多个商品市场的供需不平衡,以及全球运输出现瓶颈的情况,可能会在短期内持续。随着全球和区域经济复苏,我国主要贸易伙伴的潜在通胀率会逐渐攀高。
同样的,我国9月份通胀上升,电费与煤气价格是主要因素之一。全球天然气价格飙涨,导致电费上涨,零售电力商被迫纷纷离场。前天,贸工部长颜金勇宣布,我国将进口低碳能源,但强调这不意味着电力价格会下降。其实,全球在过渡到低碳社会,都须付出“绿色溢价”,而这将反映在生活费上。
全球长期的低利率环境以及宽松的货币政策,推高了资产价格,让年轻一代备受压力。在新加坡,房地产价格以及拥车证标价节节上升,国人已耳熟能详。利率上涨将进一步加重他们的负担。
美国联邦储备局主席鲍威尔屡次强调,通胀只是短暂性的现象。我国金管局与贸工部上个月也持相同的看法。不过,鲍威尔最近改变基调,形容通胀居高不下“令人纳闷”。美国财长耶伦也警惕,美国经济的通胀压力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我国消费价格指数连续九个月上升,9月份整体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升2.5%,比8月份的2.4%涨幅来得高。同期,不包括私人陆路交通和住宿费用在内的核心通胀上涨1.2%,是2019年5月以来的最高水平。对于一般国人而言,通胀数据的上升意味着生活费的上涨。
另一方面,能源价格上涨是通胀的主要推手。石油与煤炭价格最近上涨,除了受需求增加推动之外,也反映了全球过渡到低碳社会所付出的代价。在迈向可持续的社会的过程中,石油公司巨头削减石油勘探的开支,不少煤矿厂也已封存,导致目前全球多个地方出现拉闸限电的现象。
除了需求拉动通胀,全球供应链中断以及港口出现运输瓶颈的问题,导致营运成本急剧上涨。虽然不少国家都积极开放边境,但是人员的流动还是受到一定的限制,导致劳工市场供需失衡,并推高了工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