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能源市场也没能幸免,至今已经有四家电力零售商因不堪成本压力而相继退市,消费者必须面对电费上涨加重家庭负担的困境。新加坡金融管理局为遏制输入性通货膨胀,宣布调高新元汇率,反映了疫情阴影持续笼罩全球供应链和经济前景。作为开放型经济体,新加坡必须保持灵敏的身段面对挑战。新加坡港务集团在非常时刻迅速扩容的做法,提高了新加坡港口在全球海运业的地位。新加坡在今年的亚洲货运、物流和供应链奖中,首次获选为“全球最佳海港”,并第33次被评为“亚洲最佳海港”,可谓实至名归。
立足于世界自由贸易体系的全球供应链,必然会随着疫情的稳定而恢复部分生机;不少专家也认为,当下的供应链失常现象不会持续太久。但是,供应链所面对的中期挑战已经出现苗头,连仰赖食品进口的新加坡,也提出到2030年确保本地出产的农产品,能够满足本国30%需求的愿景;相信在能源领域,日后应该会有类似规划。因此,在继续保持灵活身段,克服全球供应链的短期挑战之际,我们也必须为中期的逆风做好准备。
全球最大的合同制芯片制造商台积电日前宣布,计划在日本建立一个新的芯片制造厂,明年建设,2024年底投入量产,就是典型的例子。全球芯片供应链市场所出现的短缺,已经严重打击了包括汽车、手机生产在内的制造业。如果加上地缘政治安全考量,如两岸关系紧张对台湾这个全球芯片制造业重镇的威胁,各国要摆脱对全球产业链依赖的积极性就更不容忽视。美国民粹势力借由供应链失调,再度强调制造业回流的观点。连从全球产业链获益的世界工厂中国,近日也表示“能源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
为应对全球供应链面对港口拥堵和货运延期等严峻挑战,新加坡港务集团招聘2500名本地员工,重新启用岌巴码头的八个泊位,开始使用大士港口堆场,来增加标准集装箱的储放空间。新加坡快速且灵活的反应,有助于提升自己作为国际海运枢纽的地位。短期而言,全球供应链运作失常,会带来一定程度的通胀压力;中期来看,各国为提高应对供应链不稳定的韧性,所采取的自给自足策略,则可能助长逆全球化和贸易脱钩趋势。
在克服短期挑战之际,新加坡更必须着眼全球供应链的中期挑战——逆全球化大势。虽然当下的全球供应链失常主要可归咎于疫情,但是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还在于美国为对抗中国所发起的供应链脱钩举措。从地缘政治的效果而言,这一策略能否奏效还在未定之天,可是所造成的心理预期影响,却势必改变全球供应链的现状。最大的影响之一,莫过于各国都开始检讨对供应链的依赖程度,并寻求建立自给自足的韧性。
全球供应链这轮异常,主要是世界供需失衡所致;而供需失衡的最大原因,恐怕得归咎于冠病疫情。各国此前为防止疫情失控所采取的封城锁国策略,导致了全球总需求量的下滑。不少供应商为了削减成本,纷纷收缩甚至停止产能。随着主要经济体的疫情平稳,社会经济活动逐渐恢复,对于各类用品及原材料的需求也跟着上升。然而,供应的滞后使得短缺现象突出,更形成了通货膨胀的威胁。
以能源为例,此前由于需求下挫,产能过剩,产油国纷纷减产。如今经济活动增加,包括跨境旅游逐渐恢复、北半球开始要准备冬天供暖,石油和天然气却供应不足,推高了国际能源价格。美国原本因为页岩气开采技术,从高度依赖中东石油变身为能源输出国。疫情所带来的需求疲弱及不确定前景,加上拜登政府的绿色能源政策,严重打击了页岩气行业。如今需求提高,生产却跟不上,美国的汽油零售价在9月飙涨24%,加剧了市场不安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