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尔塔变种病毒株的登陆,所引发的裕廊渔港及夜店感染群扩散到社区经验,已预示了持续追求“清零”,成效恐事倍功半。而在上一波疫情中,多数疫苗接种者只是轻症,疫苗的保护力经验证,也让我们更有信心去采取“共存”的策略。

“与病毒共存”策略的另一个好处,在于病毒于全球传播变种的巨大可能性。“清零”所需的锁国策略,可能导致国境内的居民由于没有与外界接触,所以对任何新变种病毒缺乏免疫力。除非开发出应对新变种病毒的疫苗,又或者选择在全球疫情平缓后才开放,否则“清零”策略若“半途而废”,就会引发新一轮不可控疫情的风险。

至于主张“与病毒共存”的欧美国家,则主要是因为国内人口的疫苗接种率大多过半,接近群体免疫所需的条件;而且封城锁国对民生的冲击太大,人民也由于内化了个人自由与权利的价值观,对于政府一再出于防疫考虑,强化对民众日常生活的干预抱持疑虑及不满,因而不得不考虑其他选择。此外,这些国家人口的疫苗接种率如果减缓,就会让病毒有机会变异为传播力更强的毒株,导致此前封城锁国的措施功亏一篑,更使得“清零”策略毫无胜算。

冠病变种病毒在世界各国肆虐,疫情此起彼伏,也引发了如何有效防疫的争论。中国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日前因为提出应考虑“与病毒共存”的建议后,引起了巨大的舆论争议,因为官方当前的防疫策略,仍以“清零”为主。两种防疫策略的优劣,目前还难下定论,但各国如何选择,关键在于各自的具体条件,以及对两种策略代价的评估。对新加坡而言,采取“与病毒共存”策略,与自身属于开放型经济密不可分。

采取“清零”策略,基本上就是全力防堵病毒传播,通过积极筛查、隔离,甚至封城锁国,来保障居民的健康安全。在不同程度上奉行这一策略的政府,包括中国、澳大利亚,以及新西兰等等。

因此,对任何国家而言,根据实情出发,在做好内部准备后逐渐对外开放的防疫策略,才是相对具持续性的做法,也是副作用比较小的选择。

对于那些采取“清零”策略的政府而言,它们的考虑主要还在于国内疫情属于可控的情况,且国内经济并不会因闭关锁国而马上陷入困境,如中国此前强调的经济“内循环”,虽然是疫情前就已在规划,但也反映其国内市场具备自给自足的条件。澳洲本身就是一块大陆,与偏于地球一隅的世外桃源新西兰一样,还能够向世界出口农产品。因此,短期内这些国家切断同外界的人员往来,是可以起到阻断病毒传播的效果。

新加坡小国寡民和开放型经济体的现实,一开始便注定了持续性“清零”策略的可行性不高,因为其经济、社会和政治成本太高,且不可持续。去年在疫苗尚未出现,疫情又出现失控苗头时,政府果断采取的阻断措施,有效地避免形势恶化;但财政预算却因而负担沉重,否则就难以遏止大量企业破产、大批居民失业的后果。

选择“与病毒共存”的国家,则以疫苗接种率相对普及的欧美国家为主。其他还在应付新一波德尔塔病毒的国家,或许正在观望哪一种策略更适合自己。除了策略的有效性,所必须付出的代价,也是各国政府所不能不考虑的因素。

2021年8月16日

国际交通枢纽的地位也意味着新加坡无法闭关自守,因而也就不能杜绝输入型病例的风险。这也是新加坡选择“与病毒共存”策略的原因。政府反复呼吁居民接种疫苗,就是要为逐步开放经济社会生活做好准备。开放势必带来病例的增加,缺乏疫苗保护的群体将受到更大的生命威胁;但是继续锁国对于新加坡而言,则必然要面对经济萎缩和民生凋零的后果,孰轻孰重,不言而喻。